第一次听到王福强校长的讲座,感受很深。有感于王校长的教育情怀,教育执着,教育理念,使我对“教育”这个词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学校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教育。我们要给学生以尊严,眼中,心中有他们。就是王校长讲到的要“目中有人”。我们不是为了让学生“怕”,而是让他们“服”。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不是“威严”,如果威严太多,教育就会变得没有意义。要善于倾听,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大声的吼叫和变相的体罚,只能让不听话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可能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有爱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
不要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我们要教会孩子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寻找知识,发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把爱、把悲悯、把善意渗透到学生心中,做有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陪伴,是等待。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 “差生”将不再是差生,学生的错误就不再不可饶恕,而且这些都将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
记得那个叫昊昊的孩子,他总是用拳打脚踢来夺得大家的眼球。他想和其他的孩子玩,但不会表达,上去踢人家一脚就跑,那个孩子就去追他,在他认为这就是两个人在玩。而那个孩子被“打”后不甘心就还了手,这时他会觉得被打得莫名其妙而开始攻击别人,造成“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孩子都被我叫回了教室。我告诉他,想跟同学玩就好好说话,你们一起来决定玩什么,不能上去就打人。但是昊昊并不觉得他错了,因为他觉得这就是“玩”。我了解到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这种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自身、家庭、社会都十分有害。
通过与孩子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性格比较暴躁,经常用武力惩罚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当他们遭遇压力无法反抗或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这种挫折感就会反应到行为上,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用来补偿自己在家里所受的伤害。我通过打电话,面谈,家访等方式,与孩子的父亲沟通,希望他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正确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
在我和昊昊的聊天中,我感受到孩子很孤独,很想找人陪伴。这一刻,我感觉他之前课堂上的不听讲,写作业的不耐烦,下课与同学之间的打闹好像全部都能理解了。想想自己之前还批评他,唉,是我错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对他的态度改变了,我想给他更多的关爱,欣赏与鼓励。同样,他的改变也给我带来了幸福。因为我的爱他感受到了。通过家长深刻的反省,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有了改变,孩子终于健康成长了,我的心里很欣慰。教育就是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塑造人。
抓住“教什么”这个出发点,抓住“研究学生”这个关键点,抓住“改变教师”这个基础点,我们要努力构建一所学生愿意去的学校,一个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安全课堂,在这里遇见一个个温暖公正、专业有趣、向深行走的教师,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得到绽放。用我们的那份坚守,那份坚持,那份坚定,去成就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