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
那是2009年,在宿迁一所高校里,两个热血的大学生一拍即合,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如此平淡下去,他们想通过创业,让自己将来回首走过的大学生活,不是一片空白。那两个人,一个负责采购,一个负责记账;一个拓展业务,一个销售产品;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他们分工明确,各守其位,人尽其责。
他俩通过关系在宿舍二楼处搞定一处场地,用于零食日用品的销售。生意做了没几天,他们发现,居然在三楼同样的场地,有着同样的两个人,和他们做着相同的事情。无巧不成书,这四个人见面了,也就是我和我的大兄弟初次见面。
神交
大学光阴很短暂,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逝,和大兄弟在大学时期沟通不多,因为是老乡的缘故,在一起吃了几次饭,喝了几场酒,因为大兄弟是性情中人,喝起酒来很爽气。酒逢知己千杯少,男人很多难以表达的情感有时候就放在酒杯里了。我自己也是一个喜欢酒的人,但是看人看场合,决定我的酒量。我非常喜欢那种微醺的感觉,觥筹交错间,谈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我沉醉。
论勇气和魄力,大兄弟也在我之上。在我和我朋友小卖部还开在宿舍的时候,他却和刘总把他们业务拓展到校外了,他俩合租了一个店面。店面租了,去哪里进货呢? 他踽踽独行,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身前往义乌,往返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在我们这些生活在襁褓之下的大学生面前,那就是一个标杆,我们需要学习的。
初次创业
大学专科的第三年我考取了南京一所院校,而他接下来的是实习阶段,在上学前的两个月,我有一段空窗期,在和大兄弟一次聊天中,商量着我们在老家开一家O2O的便利店。这对于我们俩来说算是一场小型创业,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
为什么我们要开便利店?
在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中,便利店属于零售业态中最普通的形式,便利店的盈利模式是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在我们本地,小卖部的形式很多,但是正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很少,而我们提出的概念为:24小时O2O便利,承诺半小时送货上门服务。这样就解决了客户1、因为太晚而买不到店铺2、因为太懒而买不到东西的两大痛点。
我们做了什么?
那段时光,充实而又富激情。前期策划到后期上线。我们需要建立网站,制作宣传物料,进行地推,办理专属热线,以及即时接单及派单。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宣传物料的投放,到后来我们总结的时候发现我们投放的渠道出现失误,当然这个是后话。
我们的宣传物料为了节省成本是我托熟人做出来的,那是10000份DM广告单,整整5箱,从宿迁发物流到建湖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的投放小分队,骑着电驴,蹿遍建湖小县城的每一个小区,我们拎着整整3大桶浆糊,娴熟的完成了一系列刷、贴、跑的动作。我们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保证的我们“投放完成”,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我们小县城,所有的建湖人走到小区楼下,他的邮箱旁便会出现一张“萤火虫便利”DM广告。用专业的术语讲,我们当时的“精准率”不高,但是我们的“到达率”却是百分之百,没有那个媒体广告公司能和我们势必躬亲相提并论。总之,那段时间是充实的,和结果无关,是过程。
西藏行
在2012年的时候,又是灵感出现,便立刻行动,我喜欢这样的执行力,而不是让想法停留在想法层面。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说我想做什么,但这个时候会听到很多质疑与反对的声音。我曾在一本哲学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个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你带了蓝色的眼镜就认为世界是蓝色的,你带了黄色的眼镜就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其实别人的质疑与反对并不会影响你的行动,但是会被你合理化为你不行动的理由。所以我认为想法需要用自己行动去实现,无论外部环境是多么的差强人意。
我们说好一行四人一起走西藏,但是一个朋友身体原因掉队,我们三人仍然走完了全程,那年夏天我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不是炫耀,而是一种骄傲。
其他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扬州行,新加坡打工记等等,一篇文章无法讲完。总之和他在一起会有很多传奇发生。
因为年轻,我们敢于试错,因为勇敢,我们无所畏惧。肆无忌惮的做着美梦而不怕被嘲笑,我们始终在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启程……
我的大兄弟叫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