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字识书,20年有余。不算在学校所学的课本,平均每年读两本课外书,20年已有40本书,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让自己列出书单,却是连十本也写不出,更不要说书的主要内容了。这主要的原因我归结于是没有真正走入书中。
拿起一本书,或是书的作者,或是书的主人公,或是书的故事情节,或是书唯美的文字,或是就是简简单单的想看一本书。种种原因,使我开始看一本书。看完就算完了?会为作者的文笔惊叹,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感慨,会被伏笔丛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而不能自拔,也会为唯美的文字不自觉的流泪,也会没有任何感觉的把这本书丢在一旁,从此不再理会。
读一本书,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发现一书一人生,一字顶千言。
我喜欢读书,却说不出为什么,或许每个人对书都有一种抗拒不了的情结,但三分钟热度只看了书的扉页,告诉自己,以后再看吧。这样我看了好多的书,却只是知道扉页,就像学习论语一样,只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却永远不知道“不知名,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难道一本书只有开头是值得读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有读书的人才会做狗尾续貂的事。
一本经典的书,从头到尾,全是作者精心布局,斟字酌句,思想与感情的真实流露,如果没有想好要读完一本书,请不要轻易翻开它,这是于作者一种不尊重。就像妈妈做了一道菜,我只吃一口,妈妈就会表现心里很难过,没有让儿子吃好。实际呢,妈妈是做了20几年菜的人,会不好吃?
当然现在市面上有好多这样的哗众取巧,烂文拼凑的书。在这浮华的时代,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那么多的灯红酒绿,那么多的人工草坪,那么多的人工假山……都是在人为寻找自然或是繁华,或是人造的自然。要找一方净土,谈何容易?喧嚣,繁华会一直这样下去,那一方净土其实也一直存在,在哪里?就是静下心去读书的时候。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总结自己一年看的书,《一年我读的200本书,这七本推荐给你》。我不敢说这是好的事情。一年200本书,走入书中,他做到了几本?这是一个快餐的时代,但读书为的绝不是数量!为了快速吸收好的有质量的文字,有些人选择了在微信里看一些公共账号放出的毒素式心灵鸡汤,“一生不不得不知的50条箴言”,“要做女神你必须要做到这几点”,“公司小白一定要知道的职场定律”,“男神拆招,告诉你撩妹的密招”,等等诸如此类。看完一篇,如打鸡血,恨不得自己立刻要实践。这些短而“精悍”的文章,没有丝毫逻辑,似乎给行动指出了方向,实际却是华而不实,细细品味,大道理讲了一堆,正戳人心,行动起来举步维艰,现实会给出回应,就是耳光一记毫不客气的打过来。清醒点吧,没有轻而易举的事,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
每个人喜好不同,不就一本书展开,读什么书自己选择。下面说说该如何去读书,才算走入书中。
如果喜欢一个作者,就从这个作者做切入点。至少拿来他的三本有代表性的书。给自己规定时间内读完。三本书读完,会对这个读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读的够细致,就能确定他的三观,从文笔,从遣词断句,从风格,从书中主人公等等。感同身受,能预见那么一小段下文,这时算走入书中一半了。耐着性子,带着一种追寻,一种欣赏,一种适合的心境去把这三本书全部读完。
另一个情况就是喜欢一类书,别读一本,既然是一类,那就一次性至少也读三本。这时就会发现,关于一个观点会有不同的真知灼见,见识什么是举一反三,什么是高瞻远瞩,从大局看一点,有那么一种统领众军的感觉。读完有种豁然开朗的轻松。
读完不是结束!
1、拿出笔纸,写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写出来的时候,算是走入书中一大半了。那一小半在哪里?就是作者在书中所引用的任何人,任何书籍,把这些人和书籍都看一遍,最终算是走入书中了。
2、拿出笔纸,分析这一类书中的共通点,就通点展开划分,一个点延伸出多少种看法,多少种表达方式,分析的越细越好,最后写出,自己对于这个点的最终定论。还有一个就是互斥点,一类书中必然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一本书中很难发现),这是乐趣所在,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拿一本书批判另一本书(这很重要!),最终写的书评会大放异光。
(题外话: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这样读书?先每天读书15分钟,(前十年如果这样做了,多少时间自己算,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已经很牛掰了?从现在起,不要浪费下一个十年!)如果真的是特别忙,也要拿出书哪怕只读一分钟,坚持每天都要读,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像早起刷牙一样,你会说没有时间而不去刷牙么?)
走入书中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从书中走出。说的严重一些,赵括纸上谈兵,真正用兵致使毁师误国。读书读成死书,就会毁掉人生!
如何算是从书中走出?一句话概括就是书中所讲和生活对应。思念远方的亲人,再也不是惆怅,抑郁悲伤,而是有一种“千里共婵娟”的情怀。但书中也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时就是升华读书目的的时候。什么样的心境促使成什么样的心情。是想表达感伤,还是表达祝福,还是表达怀念,都取决于心境,做到自如,所读的书方显价值。书中主人公有的一叶知秋,充满悲伤;有的却言秋日胜春朝,别样的欢快;有的闲庭信步,地上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其心境;但也有长风破浪,挂云帆济沧海的追寻;有的坐井观天,不见其渺小,却见其自得;也有的登顶为峰,一览众山。选择哪一种生活,都是追求,只是追求不同罢了。从书中可以看众生结局,书中结局不能改变,却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改变、有所行动。“风追赶不上云的脚步,却总能与雨作伴;我不能踏上你的列车,却可以在车站目送你远去的身影。”这是一段伤感的话,从书中走出,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就可能会有另一番情境,“风放缓脚步,云似乎停下来在等它;我踏不上你的列车,却可以在下一趟列车直接在目的地与你相遇。”无论这本书谈论经济、政治、地理、天气、大人物、小人物、历史发展、人文生活,还是谈论其他等等,都是源于生活,都会与我们发生关系。请悉心走入书中,再从书中走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不一样的我,会有不一样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