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的时候,上海芦浦大桥,一个男孩突然下车后跳桥死亡。
紧追在后的妈妈本想拉住他,却因为自己没有拉住坐地崩溃大哭。
据说,这个孩子才17岁,现在在一所职业学校学习,他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妈妈的批评后跳桥。
120赶到现场救治,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网上说什么都有,有说妈妈要在悔恨中过一生,有说孩子不负责任的。
看到这件事情很多人可能都容易想到的是孩子的逆商不够,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我不否认逆商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高的一个方面,但是在教给孩子逆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教会孩子有效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反复的看了这段视频,发现一个画面:母亲至安全于不顾,将车停在路中央,站在车外和后排的孩子说话,关上门后孩子夺门而出。
从网上的披露“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妈妈的批评”这个信息不难猜到,妈妈站在车外说了什么。
大家还记得一年前的常青藤博士跳楼案吗?那位事业有成的妈妈去美国看自己正在常青藤读博士的女儿,女儿因为妈妈的对自己的指责不满问道:“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妈妈回了一句:“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吗?”
女儿因为听到这句话,转身跳下了阳台!
与其责怪孩子心理脆弱,不如想想我们语言的伤害力到底有多大。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个自信满满的推销员,坐在一个房间里,然后开始让一群人不认识他的人开始指责,谩骂,说他不好。
最开始那个推销员还能保持微笑,礼貌的为自己辩解,但是在没过几十分钟之后,他开始觉得自己真的就是那么的不堪。
事后他坦言,听到那些话的时候,他真的很想死。
这就是语言力量!
孩子不会因为妈妈的一次批评而寻短见,但是当他长期处于一种不被接受和理解的氛围中的时候,往往父母否定的言辞就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归事件,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做父母怎么做才好呢?
1、先接纳情绪,后问清楚问题。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是有情绪,是不舒服的。此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只有接纳他的情绪,他觉得父母站在自己这一边,他才会告诉父母发生了什么事情。
给大家看两个例子,大家就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怎么做了!
儿子:我讨厌小明,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
妈妈:你这孩子,你跟谁都玩不好。
孩子除了给我们丢两个大白眼,然后夺门而出,还会多跟我们说一句话吗?
儿子:我讨厌小明,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
妈妈:你讨厌小明?准备放弃和他的友谊了?
儿子:也不是放弃,是他老欺负我。
妈妈:哦?
儿子:他说借我的笔记写一下,抄完就给我,结果他抄完还给别人抄,把我的笔记都弄脏了。
妈妈:他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把你的笔记借给了别人,还给弄脏了,这让你觉得很不被尊重?
儿子:是的,所以我很生气。
两者那个更能引导孩子说出问题,一目了然。
2、因势利导,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做孩子的支持者
当问清楚事情的原因之后,就是问题的解决了。孩子的事情最好让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可以帮助他找办法!
咱们接着上面的列子,当找到事情的原因之后,我们最爱做的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就是,咱以后不跟他玩了!
然后,没有然后了!这样孩子又怎么会更好的去处理人际关系呢?
妈妈:所以你准备不和他做朋友了?
儿子:我就是很生气,我也不知道。
妈妈:你告诉他你的感受了吗?
儿子:我明天告诉他。
妈妈:还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假设他不理解你的感受呢?要不我们演练一下?
儿子:我会告诉他我生气了,在他看来没事,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不尊重,他借给别人之前应该问过我的。
妈妈:儿子真厉害,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妈妈觉得你想到的解决办法很man。
那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妈妈,但这样的妈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经常不停的训练,练出来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妈妈需要做孩子的支持者,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先从心理上让孩子有一个依靠,这样他更愿意接受妈妈的教导。
3、控制自己的情绪
想做到前两者,有一个基础,那就是有一个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妈妈。试想如果当时妈妈没有那么激动,不在路上就去谈这个话题,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可是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在我咨询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说的是:“我当时火气上来了,我根本控制不了我的情绪,我才-------”。
我不相信这句鬼话,对着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对上司,朋友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在我们眼里能力弱,权利小,我们知道他会原谅我们,所以我们才会肆无忌惮。
情绪不是不能控制,而是我们当时就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意识。
其实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不是一下子就暴跳如雷的,我们是一点一点让自己愤怒起来的,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敏锐一点。
当发现自己要动怒了,马上自己给自己喊停,然后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比如数数,或者是闭口不言,或者是离开当下的情景,都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
推荐一个百试不爽的步骤:
1、回忆自己和孩子争吵的过往,找到孩子的那些语言和行为最容易让我们动怒,然后给自己做一个提醒,当自己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或者言行的时候,自己就喊停,告诉孩子,妈妈需要冷静一会儿,咱们待会儿再说。
2、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有变,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情绪冷静之后,回到孩子身边,重新跟孩子开始交谈。
孩子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我们以没有敌意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诱惑、打压、责骂的回应中,将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与刺激,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很大部分被压抑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最终爆发,酿成悲剧。
父母情绪平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