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8日,星期二,距离高考还有49天。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学生要求教室、宿舍开空调,但学校要求,此时不到5月份,天气变化仍然较大,尤其温差还比较大,且春夏之交,流行性感冒易发,因此坚持不让开空调,各教室收起来的摇控器一律不得发放,严禁各班开启,但热是不愿忍受的,学生自己是有办法的,据说有的教室,学生能搞出三四支摇控器来,德育处先是三令五申,后是天天课间检查,但各班的空调还是照开不误的,只是由原来开得温度较低,调整得稍高一点,原来空调上面的指示灯,特别注意关闭,看上去好像没开一样。班主任呢该去制止还是要制止的,如果温度低得不那么明显,该怎么上课还是怎么上课的。世上很多禁止的事情就是这样,互相妥协着,互相迁就着,不瘟不火的巧妙持衡着。
杨老师仍然请着假,她的一个文科班便由我暂时带着,对于文科生我是充满感情的,毕竟我首先也是一个文科生,当年高考备战的情况历历在目,天天沉浸于政史地语数外的题海之中,日日夜夜,真正也算得上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那时的教室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电灯还都是小孩儿胳膊粗的电棒灯管,常常停电,每人都必备一包蜡烛,早上5:20才会送电,但很多同学一般早上4:30都会起床,早早地进入教室学习,于是蜡烛的用量就更多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三年中,通过同样的学习内容,我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毕业后城市的重点中学,又过上了校园生活,仍然是早上5:00多钟起床,晚上10:00多休息,只是由学习者变成了教学者,这其间也专门地带过不少的文科班,虽只教其中一门课,但里面的政史地却是我非常熟悉也是当年都投入过巨大精力的,当然后来真正吸引我的,已不再是这些学科的内容了,而学这些东西的人——文科生,他们一般都是高一时数理化实在玩不转,或实在没兴趣的了,才在选择文理科时无奈选择了文科,从整体的智商上看,给人的感觉,好像学文的不如学理的,无论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文的同学都不如学理的强大,无论是尖子生对尖子生,中等生对中等生,都稍逊一筹,而且文科生多数情况,个性鲜明,情绪化重,心胸狭隘,自以为是,这很符合女生的特点,也可能正因此吧,文科,基本上是女生的天下,管理文科的难度,常常就是管理女生的难度,因为女生逆反起来可要比男生厉害多了,再加上班里若有几个男生很有女生的心态——小肚鸡肠、敏感脆弱、自以为是、情绪化强,那可了不得了,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都会痛苦异常,和这群人打交道,等于你取了个'诗人老婆",而且这诗人老婆根本没有诗人的情怀、浪漫与才华,却有诗人的情绪、烦恼与不着调。他们个个都自觉得自己博览了不少书,思想独立,善于质疑,但却常常陷于执拗与狭隘,进而情绪化、叛逆化,说白了,多数本事不大,意见不少。无论我做为文科生,还是后来我教文科生,以上这些都是我对文科生的总体印象,当然,更让我对文科生印象深的是那些老文科生,比如我这类在社会上工作很久的文科生,如果这些文科生再没有什么信仰,没有什么可支撑精神,尤其不爱读书的文科生,那么这个文科生出身的人,基本上相当恶劣卑琐。他们的做人底线基本上就是他们的家庭教养,没有家庭教养的文科生做人都是可怕的。
当然,我还是喜欢文科生的,毕竟他们复杂多变的性情,本身就很有趣,每个人描述下来都很艺术,都很生动,是他们让生活妙趣横生。
面对这些文科生,我当然是鼓励他们运用自己敏感的心,去观察生活,体悟生命,化于笔端,成于诗文,用文字修炼自己的身心,锻造自己的才思,这才是文科生的本钱,有了此本钱,何事做不成呢?文科生先要文起来,就是得有点文艺味文学味,就是要在无论多么严酷的生活中,都要能让自己诗意地生存,诗意地栖居。给严酷的生活带来活力与希望,这是文科生的使命。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爱做生活的美丽构想,爱去体察生活的美好,以平均一天一首诗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我向他们展示了我的诗歌——我诗意的生活状态。也算是个激励吧。
因为后天就是市二测了,今天给学生特别进行了考场作文的辅导,我特别传递了考场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应用文的思想:
把考场应试作文定性为一种应用文,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
但我还是要把它定性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因为当我第一次这么提的时候,我在指导学生考场写作时,觉得豁然开朗,而以往那种辅导学生写作时曾有的痛苦、迷茫、无用无力无效等等感觉一扫而去;学生也觉得考场作文就是考场作文,而原来动不动要参照什么作家的文章也的确好看不好用,但又动不动想用作家的文章来衡量考场作文,是越衡量越参照越觉得考场应试作文让人恶心得很,但不写还不行。
但把考场作文定性为一种应用文,那就不一样了。学生一下子感受到应用文嘛,其实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什么事时写什么文,如果你是要写大会发言稿,那你写的一定是要符合大会发言稿的形式,如果你是要写国旗下的演讲稿,那你写的一定是要符合国旗下的演讲稿的形式,如果你要写的是请假条,那你写的一定要符合请假条的形式,如果你写的是法律文书,那你写的一定要符合法律文书的形式,如果你写的是新闻稿,那你写的一定要符合新闻稿的形式……以此往下推列无穷,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要写的东西必须符合你所处的情形,你在为什么服务,你就得写什么样的文章。写文章要有场景意识,有了场景意识,文章就有了其独特的“文章体式”(谬用王荣生教授的术语),学生在考场,要写考场应试文,那就应当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应试体式文章”,这不应该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吧?
其实,大家早就把考场作文当成特殊的应用文来写了!纯粹为考试得分而写的文章,有明确的目的,有固定的字数,有确定的主题,有固定的受众(读者:少数个别人——阅卷教师),有特定的情景,有特别的限制,甚至有统一的格式,虽强调文体不限许多年,但大家几乎都渐渐倾向于议论性散文了,格式渐渐固定化了,这也是有人认为悲哀的主要原因了吧。
这些特点其实是与高考命题人的考察初衷完全相背的。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考场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等等。看,要求够宽吧。写作自由度够高吧。可是,结果呢?恰恰相反。考场上90%的考生写议论性散文,高分作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多数相像。有人还总结出了共性:多用排比句、整句,多用古代文人为例,多引用诗词名言就可以得高分。
明确了考场作文的特殊的“文章体式”特征,那就照着这个特征去辅导不就行了,其实大家早就不自觉地这么做了,只是做的时候老是觉得不那么甘心,本来应当是充分张扬个性的、自由的、愉悦的写作,怎么能是这个样子呢?学生也觉得自己平时写作文不会这样啊,作家写作文也根本不会这样啊,我们写作文为什么非要这样呢?现在,一切都明确了,如果我们考试只考新闻稿写作,那么我们的辅导一定是全力进行新闻稿式的辅导,如果,如果,但是我们是考场作文写作,那么我们的辅导当然一定是全力进行考场作文式的辅导。考场作文嘛,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是我们平时老拿自由写作、作家写作的标准、感觉、情形来衡量考场作文的写作标准、感觉、情形,结果只能是迷茫、困惑,吃着并恶心着。现在,不用恶心了,因为它就是那么回事,它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目前基本上考试仍是衡量老师学生的主要的或者说是唯一有效的标准,简单地说老师还在为考试而教,学生还在为考试而学,虽然大家心知这样不对,但还都在这么做(典型的中国性格),所以,我们还得明确,教师为考而辅导,学生为考而写作。
考场作文被王荣生教授等教育专家批判为“小文人语篇”、“伪写作”、“伪文体”,除了在写作训练场和考场上“有用”外,与现代语文教育追求的为生命的表现写作和为生存为实利的规范写作一点也不搭界。他们有很多呼吁,我们乐观其成,时刻准备响应,但此刻还是做好考场应试文的辅导为好。
下午下班前,领导来到了办公室,聊起了昨天有非在籍生家长投诉学校老师不重视的问题,是文科班的家长向学校领导提了投诉信,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与其他学生一起排队问老师问题时,老师总是先给在籍生讲,后给非在籍生讲,还说孩子本来可以去其他公立学校,但最终花了高价钱来到这个学校,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但他们的成绩反而更差,严厉谴责学校,既然不管非在籍生,为何还要收那么多非在籍生,这不是分明在误人子弟赚取黑心钱嘛,等等。
领导给我们介绍过之后,老师们觉得即可笑又可气。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内心极度失衡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注定注入了这种心理失衡,家长的情绪波澜,必然地助推着孩子的心理波澜。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地有着一个有问题的父母。我们猜想,这届学生高考后,一定会有家长对学校骂大街,因为他们毕竟是交了四五万来求学让孩子考大学的,在他们的骨子里,花钱才能办好事,多拿钱自然就会有好收获,他们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当作生意一样来对待,但他们几乎完全不顾孩子的基础、习惯、性情、家教,就认为我花了这么多钱,我的孩子就得学习好,不然就是赔本,就是性欲比低。遇到这样的家长,也只能让人无语了。
晚饭罢,照例地散步写诗听乐:
匆匆一日过
花落又一年
莺声啼转切
咏叹此生短
云鳞排天际
夕阳独向晚
霭霭暮云起
幽幽望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