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号 星期五 小雨
这几天我都窝在图书馆看闲书,一呆就是一天。往往早上醒来就匆匆准备出门,担心占不到什么好位子。早上到食堂却又忍不住点上一碗热热的馄饨。
这对于我而言,是冬日早晨的开始。尤其在这样一个万物萧瑟的季节,吃上一碗热热的馄饨,驱寒暖身。
湖南人噬辣,不放辣椒总觉得食物少了灵魂似的,于是但凡是吃点什么东西,我都忍不住要往里面加点辣椒。唯独馄饨,我不会加。
馄饨本身原汁原味的味道,就已经是食物的灵魂所在。它原本的味道,就是我关于儿时最好的回忆。
馄饨的历史悠久,馄饨通常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关于馄饨的叫法就十分多了。四川唤作抄手,湖北唤作包面,皖南换作包袱,两广地区因“馄饨”二字较为少见,从前的人知识水平又有限,故俗写作同音的“云吞”。
我是吃着馄饨长大的,对于馄饨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念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我两块钱的早餐钱,我拿着那笔早餐钱就会直奔菜市场。
菜市场是唤醒一座城市的地方,里面贩卖鸡鸭鹅,还有海鲜蔬菜等等,形形色色的人摩肩擦掌好不热闹。就是在这样一片纷繁热闹的深处,有一个固定的灶台专门卖馄饨。
那时候我在福建念书,馄饨在福建叫做扁食,我对老板说,“老板,来碗扁食”然后就可以站在灶台前看他忙里忙外。
卖扁食的灶台永远擦得干干净净,灶台上的两口大锅里面永远熬着热热的排骨汤。在一片热气腾腾的氛围里,我和所有客人在灶台前耐心等待。
卖扁食的老板在那里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默契十足地配合,包馅料、烹煮,配调料......往往行云流水很是干脆利落、赏心悦目。
他们家的扁食馅料很足,汤汁也非常美味,我自第一天便爱上了,自从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有记忆起我几乎天天早上去他家吃扁食,一直吃到我小学毕业,直到后来我们搬家。
等我再有机会重新回到那个菜市场的时候,那时我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却惊喜地发现那个灶台上依旧热热地冒着热气,卖扁食的老板依然还那里,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尤其他还记得我。
我们聊过几句,才知道他们在那里打拼了这么久,已经开了一家专门卖扁食的店面,请了一些人来帮忙,但是到了早上,他们依旧还是会到菜市场里面来。
他们是江西人,背井离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从一去所有到慢慢建立自己的口碑和声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一切都值得。
我特意去了他们新开的那家店里吃过几回,扁食的味道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似乎都没有变。
后来我念了高中,回了湖南,有时候还会和同学一起到街上去寻找正宗的扁食。我们测评比较哪家店的扁食好吃,然后再迫不及待地告诉朋友们一起来捧场。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想起儿时吃的扁食,我慢慢明白,自己搜寻的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段儿时的回忆。不过那时候我已经不在福建了,不能再叫做扁食了,得叫馄饨。
随着年岁渐长,混沌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种回忆的载体。
以至于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但凡是瞧见了有人在卖混沌,那么我走过去点上一碗,即使身处陌生的城市也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归属感,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就像现在,我敲下这段回忆,等到了夜里,又该忍不住去吃上一碗热热的馄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