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通常我会去给小朋友们上口语表达课,课后,家长们总信任的坐下来,愿意和我聊聊孩子的近况。那天糖的妈妈说起了糖。
糖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最近,他对别人的侵犯行为反应非常激烈,课上,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个男孩非常大声地冲着他的脸怒吼,糖立刻伸手使劲打了对方,并且是两手并上很愤怒的回击。
下半节课,一个小女孩要抢糖手里的绘本,糖很激动地狠狠掐了女孩。我抱过糖,跟他说,是不是很委屈,很受伤啊,他使劲点头,呜呜的哭,看了特别让人心疼,我说“看到有人对着你的脸吼,那种感觉真的糟透了,心脏也被突然吓到了吧。”糖点点头,继续哭,我拉着他的手,让他哭出来。他告诉我这种感觉叫做伤心。
课后,糖的妈妈过来找我,说从监控里看到了发生的事情,并且批评了糖,不可以打人。
糖的妈妈是位温柔的女人,柔眉善目,声音也是低低温润的,如春风化雨般,她很不解,为什么每次都是温柔的跟糖说这些,糖却不能接受,近日来,还出现了暴力行为。
比如说,上次糖和一个小朋友抢玩具,没成功,他就很生气的哭了。妈妈赶紧过来温柔的抱住糖,跟他说,要懂得跟小朋友分享啊,再说那也不是你的玩具,你想要什么妈妈给你买。
是啊,这种说法没有错,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这样对孩子说过,只是糖听了后很不开心,用糖的话说,有些伤心。
糖是今年才开始跟我上课的孩子,最初他有点点羞涩,但却是内心感受力非常强的孩子。他经常用来形容感受的两个字就是“伤心”。他总是感到有那么点伤心。
从幼儿园回来后,妈妈也会跟糖交流,问他过得好吗?睡前也会问糖,有什么想和妈妈分享的吗?糖会告诉妈妈,那是我的秘密,不跟你说。
妈妈表示很费解,才五岁的孩子为什么不跟我说呢?
我说,不说证明他的自我意识在成形啊,他在不断地长大,懂得了保守自己的秘密,这多好。另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当孩子不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时,有可能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关闭了他倾诉的心门。
好比,孩子跟我们说,妈妈,今天我抓了一只蚂蚁放到同桌的头发上了。说这句话时,孩子满怀自豪与窃喜,来跟你分享他的恶作剧。遗憾地是,如果你回答他,你怎么能这样!这会吓到小朋友的!不可以!
这个时候,孩子的分享欲就被堵在了那里,下次再有类似事情发生时,当他预判到父母会给出否定答案时,就会选择闭口不谈了。
那我们该怎样回答呢?我常常说,要看见对方,看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这件事,要看见孩子分享恶作剧时,那种偷偷地,对自己小把戏的成就感,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看看之后发生了什么,先不妄加评论的,不定性的,也不指出他的缺点的听他分享感受。
可以问孩子,在小朋友头上放蚂蚁,小朋友什么反应?孩子也许就会告诉你,对方是不是吓哭了,或者对方很愤怒的回击了自己等等。接着再来问孩子,捉弄别人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最后再换位思考的问,如果有人放蚂蚁在你的头发上,你会怎么样啊?
其实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真正的被看见。就像他举着亲手做的母亲节卡片送给你时,你是敷衍的赞叹,真棒!真好看!谢谢你!还是用心感受了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孩子都是完全能够知道的。
如果长时间不能被看到,他的内心就会觉得不能被妈妈理解。理解,不只大人之间需要,亲子关系中也需要理解。理解的第一步就是接纳情绪。
就像玩具没抢到,如果说你应该跟别人分享啊,那么就是在指责他不跟人分享;当孩子打人的时候,我们跟他说,打人不对,你不该打人,就只是指责了他,而没有去理解和看见他打人背后的缘由。久而久之,不能被真正看见的孩子,没有被理解,感受不到被理解,他就会感到伤心与难过了,一个对你失望和伤心的人,又怎么可能对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呢。
这样一个人就对另一个人关闭了心门。除了家长与孩子,其实任何关系都是这样。
当我们看到糖糖因为被近身贴脸怒吼时,他的忽然被吓到的,因被吓到而感到害怕,因害怕而没有安全感,因没有安全感就很愤怒,愤怒就会反击,反击方式就是使劲去打对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宣泄出内心的怒火和被惊吓的委屈。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要先接纳糖糖的情绪,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被吓到,抱抱他,跟他说是不是感到害怕,当我们的感受与他同在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被接纳,被看见,被爱。与糖糖同频共振。
而对于冲别人的吼的孩子,也是同样的,因为这世上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突然冲他人吼叫,他的需求又是什么?他是不是也因为愤怒而大喊大叫,而他的愤怒来自哪里?当他吼叫后被人打了,他的感受是怎样的?委屈吗?疼吗?身上疼吗?心疼吗?
而那个被糖糖掐了胳膊的小女孩,也同样需要被看见。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被理解与看见。接纳他们的情绪,让当下伤心委屈的情绪自然流动,流出来,然后拥抱孩子。
当我们开始尊重孩子的感觉后,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觉。
一个尊重自己感觉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在乎别人的声音和评价。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比较在乎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怎么评价的。这跟我们小时候对自我感觉的尊重也有着那么丝丝缕缕的关联。
假如我们是一颗小树时,总有人不断拔起我们的根,再一次次插进土里,我们的根就是不稳定的,会风雨飘摇。
而如果我们从小树时就开始,踏踏实实把根扎进土里,无伦外面发生什么,风吹雨打,根都不被拔出,只是一门心思往地底下扎,那么长大后就是一颗坚定得,不会被外界风雨吹倒的大树。不会那么在意他人的诋毁、不会那么纠结他人的评价。
他人的评价就像是一阵风,对于根基夯实的大树而言,风吹过,不会动摇。而如果在小树时,根被一次次拔出再插入,每一阵风吹过都会令小树剧烈摇动,甚至被吹倒。
作为一棵树,你是否能够汲取大地的养分,取决于你有多少根系紧紧深入大地。
生活就是大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感受,就是树根的根须,你的感受越丰富充沛,你的根系就越是紧紧地深入大地。
股神巴菲特曾强调,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教诲来自父亲,这个教诲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那么小孩子的感受是怎样被动摇和不被看见的呢?
比如,会看到有些老人家喂孩子吃饭,孩子说:“吃饱了。”奶奶就会说:“再吃点,长大个。”孩子就又吃了两口,然后说:“吃饱了。”奶奶会接着说:“男子汉,多吃才能有力量。”于是,孩子就又多吃了几口。结果撑到胃难受。那么小孩子的这个吃饱了的感受就是一直都没有被看见的。
我的小侄子,是奶奶带大的。印象中,每一次吃饭的时候,奶奶都把他夹在两个大腿中间,怕他跑掉,然后,一大勺一大勺的往他嘴里送饭,他常常吃着吃着哭出来。于是奶奶就骂他,“男子汉吃这么少,还哭,怎么长高。”甚至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奶奶还在这样逼他吃饭。
如今十几岁的小侄子特别消瘦,似乎在被逼迫中,对饭产生了极大的愤怒。每一次被奶奶这样否定,都是在动摇小侄子自己的立场,拔起他的小树根。
还比如,刚会蹒跚走路的时候,你忽然摔倒了,膝盖破了,流了好多血,你就哇哇大哭,这个时候妈妈过来抱起你说:“乖,不疼,不疼,不哭,不哭。”
这个时候你就混乱了,因为明明是疼的呀。每一次这样的小事,就是在动摇你的立场,在拔起小树的树根。因为你的感受没有被真实的看见。
还有我们小时候打预防针,也会有家长安慰孩子,不疼不疼的。这几件事都是同一回事,否认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小树的树根又一次被拔起来再插进去。
其实打针只是一件有点疼的事,只要肯定孩子的感受,认同针头扎入的那一下是很疼的,还可以告诉他,感到疼的话,你可以哭。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就被看见了。
当然如果想鼓励他勇敢,可以慢慢告诉他,哭也是疼,不哭也是疼,他可以自己选择。这样一个被看见的孩子,就开始学着为自己负责。
长大后,就不会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不会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而具有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总是要在最珍惜的关系中得到体现的。所以不要迷失在外在的价值中,让我们学着爱孩子最真实的样子,爱本真的他。而若一个人能爱你真实的样子,恐怕就是我们说的真爱了吧。这样的爱充满了力量,弥足珍贵。
我的老师有天讲了件她家孩子的事儿,令我记忆深刻,她是大学教授,邻居也是大学教授。一天,邻居家的男孩打了她的女儿,她女儿就哭了,这个时候,邻居出现了,二话不说,一脚就把自己儿子踹到了一边,然后赶紧过来跟我的老师道歉。
我老师好心疼那个孩子,因为她知道,那个邻居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想向被伤害一方的家长表态,就是你看,我不会包庇我家孩子,他错了就是要惩罚他,他打了你女儿,我就打他,这样你就别生气了。
我能体会,有时候,尤其在外面与人发生冲突,让我们做家长的放下面子总是件不易的事情,觉得该做些举动,表明我会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可结果并不见得就会如心所愿。
人前教子,是对孩子人格最大的伤害。我们只因为脸面挂不住,而给孩子留下的伤害有可能就是不可磨灭的以及永久性的。
我的老师看在眼里,一边安慰自己女儿,是不是很疼,很委屈,接纳她的情绪,一边又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带孩子回家吧,别打他。
对于很多别人带孩子的方式,如果对方没有主动向你询问方法和求助,当面指出,并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弄巧成拙。所以她并没有过多地对邻居的行为说些什么。
就像心理咨询行业,如果你看出别人有一些问题,但是对方并没有向你求助时,请不要开口,因为那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无端的烦恼。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当他不知道有那个创伤的时候,那个伤口的封闭的,他不知道疼,也不想撕下结痂,甚至那就是他的防御模式,忘记和选择性失忆都是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所以不点破,对方可以活得很好,可如果我们自以为是的要去帮助别人,真有可能反倒给他人带来困扰。
美剧《犯罪心理》有一集,讲述了一位精神病人,他长期靠药物维持,药效可以封锁他的记忆,当他的主治医师认为他已经康复可以停药时,那些被封存的记忆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打开的后果实在太痛苦了,先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然后是一小段一段的短片,最终,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片段,一步步找回了儿时的家。原来他的父亲有恋童癖,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囚禁和杀害了很多小男孩,有一天,他帮助了其中的一个男孩逃跑,那个跑掉的男孩是唯一地幸存者。
记忆被层层打开是极其残忍地。最后,他开枪杀死了自己父亲。那个被他救出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中年男人,他找到他,两个人,一个坐在警车里,一个站在警车外,相互握着手,相互说着对不起,那个没能带他一起逃走的男人,这些年也忍受着无法言表的自我谴责,终于,他们此时此刻,在一起,彼此都释怀与疗愈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空间,安防着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如果要做一名心理医生,需要自己有健康的心理,并且要知道自己的痛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在哪里。所以在成为一名咨询师之前,要先分析自己,解决自己的历时遗留问题,才可以去解决别人的。
这个过程很痛苦,很长时间以来,为了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跟自己的潜意识对话,我每天都强迫自己记录自己的梦,有时梦的迷迷糊糊,用手机写下来的好多都是错别字,但这依然是最容易辨认方法。也曾试过用笔记在纸上,可醒来后,发现都是画魂,根本看不懂,还试过用录音的方式,等真正醒来时,听到的都是自己喃喃细语,也根本听不清在说什么。
还要在每一个让自己有反应和感到气愤、疼痛的事情上,停下来,深入走进去,看看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自己会有痛点。这就像不同的人在谈论同一话题,有人会为此激动不已,有人却平静地波澜不惊。那么感到激动或有愤怒情绪的那个人,就可以就此深入下去,去看看自己真正的痛点在哪里,愤怒的真正根源在哪里。那往往在我们生命早期,某一时刻留下的创伤。
只有疗愈好自己才能疗愈他人。也只有理解自己才能理解他人。在做了这些功课后,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割开了肚皮,里面留出黑色的血,一点也不疼,不血腥;还曾梦到自己掀开了结痂的伤疤,让里面的脓血流出。是啊,听起来都感觉挺恶心的。可是这两个梦做完后,我感到了身心的顺畅,那些黑色终于被释放了出去。由此一步步解决人生的课题。
最后,想把莫言的一首诗放在这里——《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
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
盖上布
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
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
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
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你永远也看不见
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
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
才最爱你
同样
你也永远看不见
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
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
我才最寂寞
也许
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
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
我路过泥泞
路过风
一路走来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