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将小院规整好,刀叔又清醒过来之后,沁娘便开始为生计想法子了,出来的时候只得了这么些钱,如今也花的七七八八了,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所以必须得找个进项才行。
这几天趁着出去买菜和买药的时间,沁娘到小镇的各个角落都逛过了,甚至连狗窝都不放过,按说,这镇上外地来的人口如此之多,应该相当繁华才是,可如今这贫瘠的模样,脸色蜡黄的人们,让她不忍直视。
来了这些天,她也很清楚,在这能吃上大米饭,一天能又一顿肉吃的都算是大户人家了,一般的家里只能吃些青菜,熬点粟米,有时候能弄点杂粮吃。
先前在庙里时,虽然吃的不多,可至少每吨自己都是有大米吃的,所以这么些年她都被养的差点忘记挨饿的滋味了。
而现在,她又被唤起了当初差点被饿死的记忆,一种恐惧由心底自然而生,甚至让她瑟瑟发抖。
当她意识开始涣散的时候,耳边传来模糊的诵经声,慢慢变的清晰,一声声的传进耳里,是圆空的声音,祥和而又安然,她渐渐的呼吸变的平缓,痉挛的身子开始舒展开。
抱着她身子的人一直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犹如哄孩子睡觉一般,本来想她放松下来就将她放在床上,可她犹如抓住救赎一般抓住自己的衣角,让自己无法强硬离开,只能就着这个姿势继续轻轻的哄她,直到她完全睡熟,手上劲道变小,才轻轻的放下她,小心的悄悄的从她手里将自己的衣角挪出,疼惜的看了她一眼,转身出门,轻轻的将门掩上。
出门以后来到院中石桌旁坐下,眼睛仍然直直的看着沁娘歇息的方向,仿若那里就站着笑意盈盈的她。
睡到半夜,沁娘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看着黑乎乎的房顶,想起自己晕过去后好像感觉到圆空的到来了。
一直以来,每次自己被触发回忆而陷入昏迷和崩溃的状态,都是圆空待在室内给她诵经,让她的神经得到放松才能睡着。可自从自己十岁以后圆空在这种时候就不肯抱着安抚自己,三年了,自己也习惯了独自承受,甚至连他诵经的声音都已经牢记在心里,在脑海中。
自己出来以后也发过几次病,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可这次太奇怪了,被抱着安抚的感觉太过强烈,让她几乎怀疑是圆空不放心自己过来看自己了,想到这个可能,沁娘那如云般的面庞上两朵红云自然升起,心似乎要跳出来了。
随后,她轻轻摇摇头,不可能的,圆空不会做出如此逾距的事来,大概是自己太想念他了吧,以至于做出如此羞人的梦,不过效果还挺好,之前发作总要折腾一整夜,如今只需小半个时辰自己便挺过去了,虽然羞人,不过那人是自己心头的,大概想想也是无妨的。心中犹如被灌入了丝丝蜜酱,若有似无的甜,嘴角不受控制的上扬,缓缓进入梦乡。
黑暗中一直坐在院中的人到这时似才放下心来,离开内院,回到房中歇下。
“刀叔”,俊朗的少年从内院出来,看到站在外院正在打拳练功的人热情的喊道,清脆的声音让动作流畅的人猛然顿住。随即停下动作,朝着少年的方向躬身行礼,恭敬的喊道“少爷早”。
少年今日似乎心情格外愉悦,看过刀叔每日早起练功,想到现在的世道无防身之术真是容易被欺负,有刀叔在的时候还可以保护自己,可要是刀叔不在呢?自己怎么办?况且自己终究是个女孩子,要是被人发现了无自保之力,岂不是狼入虎口?该想个法子才是。
刀叔看着眼前少年盯着自己半天不挪眼,心中不免开始不安,莫非昨晚被她发现了?自己该不该承认呢?她会不会不要自己了?
“刀叔,我看你拳脚功夫还不错,你看我怎么样?虽然我现在练武年纪可能有点大了,可学点防身之术也是好的呀?要不,你教教我吧?”
见少年张口说着让自己教她学防身术后,刀叔的心瞬间落了下来,犹如一直晃荡的小球,猛然停在原位,让人猝不及防的同时又悄然松了一口气。
“少爷,练些防身之术倒是正道,但练武着实辛苦,不若我为你挑选一些适宜女子的功夫,无需太大力气,只需巧劲的功夫你进行练习,不知可否?”
说完后害怕沁娘发现他知晓沁娘是女孩子的身份而发怒的蓝笙犹如真正的刀叔一般,在旁忐忑的等待沁娘的答复,头也不敢抬。
“嗯,如此倒也适合我,我也不希望成为武夫,还是纤细点好。”“不然圆空怎么看我啊?”最后一句她以为自己只是在嘴里囫囵了一下,可内功非凡的蓝笙却听的清清楚楚,眼中闪过一道幽光。
“那我们从明日开始吧,刀叔可要记得叫我哦?”
愉快的结束话题后,沁娘抬脚出门。
最近出门总算不是一无所获,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镇上有头有脸的人家,或者做生意的人家跟官府都有很深的渊源,或者说联系非常紧密。
而如今,她一个无钱无事的小姑娘想在这里讨饭吃还真是难事。
说到饭,她之前在庙中吃的都是大米饭,师兄师伯们也都是吃的大米饭,虽然自己因为人小吃的不多,可整个寺庙的人加起来吃的还是挺多的,想想庙中一年得吃掉多少大米啊?
而这镇上,她找了好几遍才看到一家王记粮铺,就她这几天到处晃荡听来得传闻,这王记也是镇上得富户,因在南方还有族中亲属,故每年会送一些大米过来,而王记表面上说得是体恤镇上人没吃过如此白皙、香甜的大米,愿割舍一部分让大家也尝尝大米的味道,每天还整了一家人最多只能买一碗的条例。实则是将大米作为一种大家从未见过得稀罕物在向百姓进行兜售。
不过能在王记买米的大都是镇上较为富裕的人家或者是吃过米的外地人,一般的人家都不会去买贵的要命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