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宣布离婚的时候,发的微博提到了《花束般的恋爱》这部电影。“我们其实互相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这里推荐大家趣看一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我觉得跟我们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在晴风村版块刷到了一个帖子,内容是结婚3个月之后想要离婚,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争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两个人节奏不一,女生渴望分享渴望被注视,男方即便结婚了也想要保持一种单身的状态,不想被打扰。
这两个例子和和电影的故事一样嘛?或许是完全不同吧,只是看网络上文字的描述,难以揣摩当事人的心声。
山音麦和八谷娟在21岁还是个学生的时候遇到了彼此,那个能对上电波、感到有趣的灵魂,能够一起谈论喜欢的音乐、热爱的电影、感兴趣的书籍,会在见不到对方的时候想要见到彼此,会在同居时难舍难分……好一对热恋情侣的典范。可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差错,让两个人成了同床异梦,失去了共同的语言、爱好、梦想。
同样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小娟在工作后以后热衷于学生时的爱好,而小麦却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忙、忙、忙,忙字成了生活的主调,回到那个两个人曾经一起装扮的家中,眼中也只有手头上的工作,曾经一起买的NS,最终落了灰,只有小娟一个人拿出来玩两下,而在埋头工作的小麦虽然说着“不在意”,却依旧语气带着些许的不耐烦,戴上了耳机。在小娟想要约小麦出去看曾经两个人都热爱的话剧时,小麦先看了看日程,有一个出差,需要提前一天赶到,与话剧冲突了,小娟说着不在意,小麦也有些过意不去,“那就我和他们说我不能提前一天过去。”仅仅是一个语气词,却成了两个人争吵的源头,“你总是这样,摆出一副这个女人好麻烦的样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曾几何时,两个人都刚刚步入社会时,小娟面试失败,小麦还曾这样安慰过:
“那个面试官是谁啊?”
“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可能是很厉害,但他如果看了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无感觉。”
“这种话对就业没用。”
但是到了小麦工作多年后,他变了。
“那个客户也太奇怪了。”
“他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可能是很厉害,但他如果看了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无感觉。”
“我可能...也没感觉了。”
在一起的第一年圣诞节,两个人互送礼物时能够心有灵犀,记得彼此说过耳机线会缠在一起很乱,因此不约而同地送给了对方一副不会让耳机线缠在一起的耳机,而在走入社会后的圣诞节,一起看电影,小麦看到了一半已经熟睡,一起去书店,小娟依旧喜欢曾经喜欢的类型的书,想要和小麦分享,小麦在读的却是一本《人生的胜算》。
小麦成了社会人,小娟也成了社会人,但小麦已经放弃了过往的爱好,他曾想用画插画这个爱好来养活自己,却不断地碰壁,被迫地成了社畜,并不自觉地在社畜了几年后复述了出了小娟最讨厌的父母的几句“洗脑台词”。两个人的步调最终不一,在分手时,小麦提出了结婚,这个时候的他们慢慢地磨合了步调,爱,大概还是爱的,已然5年了,已经失去了激情,淡如止水,凑合过日子大概是可以的,就这样平淡的一辈子吧。小娟已然犹豫,却看到那个他们曾经坐过的位置上坐下了两个年轻人,重复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彼此的动作,不觉潸然泪下,曾经那么契合的灵魂,在什么时候磨损成了这个样子呢?
两人相知,又不完全相知,感情崩溃前的最大的分歧是学长的去世。小麦眼中的学生,是那个为了不断地追求艺术的值得尊敬的高大身影,而小娟眼中的学长却是从他的前女友菜娜姐那里知道的另一面:喝过酒之后会家暴、会调戏其他女生……因此,当小麦以为学长的离世而悲伤时,小娟却感受不到这样的悲伤,无法共情,两个人在那一晚蓦然发现已经失去了彼此的同调……
虽然说着分手时不想哭泣,只想笑着对她/他说“谢谢,希望你幸福”,但话到嘴边时仍旧不免吞吐,想要用其他的话拖延过去,就像表白时那样看着时间“离末班车还有X小时……”,到了分手时“可以明天再说吧?”“还是现在说吧。”很难笑出来。
很羡慕B站上一对宠物UP的婚姻,虽然不够同调,但是经过了磨合已经适应了彼此的节奏,又或者说找到了合适彼此的节奏,能够随意地笑、随意地闹,无论如何都有对方的陪伴。嘛,即便灵魂契合度100%,也同样需要磨合吧,小娟和小麦在交往之初都对彼此说出了自己的雷点,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触动了感情的并不是这些已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