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领导
有些权利是自上而下的,比如说村书记对村长的工作指导;
有些权利是自下而上的,比如说村民对村长的选举。
说个题外话,中国最有潜力的地方真的在农村。
摘录:
有人把领导分为四种类型:
先进型领导、成长型领导、权威型领导和隐匿型领导。
有些领导经常自认为是权威型领导,更有些人对此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权威。
实际上,权威型领导和领导者权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权威型领导是由领导者发号施令,追随者遵照执行。
在这方面,汉武帝无疑是权威型领导的典型代表:以绝对权威解决了诸侯独霸、权力纷争、制度异化、匈奴侵扰,真可谓内忧外患;但由于太专注于自己的权威,在阐述远景、监控运营、创新冒险、联络沟通、体恤关怀下属上都稍逊一筹,虽然政绩突出,但很奢侈,修宫殿、建苑囿、相信鬼使。
现在有的公司老板,特别是有些较成功的小老板,自以为成功,所以公司的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指手画脚,有的甚至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近乎于无理取闹、无理占三分、强词夺理、打骂员工和下属,长此以往,把员工和下属变成了奴性十足有忠诚软弱无能之士,公司难有大的发展。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曾借用唐代陆贽的话指出,权威型领导常犯的六个错误:永远要胜过别人;不愿意听到别人谈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喜欢与人辩论并期望自己永远胜利;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喜欢显示自己的威严;拒绝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把破坏游戏规则看作是创造,不甘于平凡,总希望自己能创造奇迹,总认为自己能办别人办不了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的许多企业、公司、甚至政府部门都出现了“武大郎开店”现象,原因就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权威型领导感叹人才难得,是因为权威型体制和制度扼杀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和环境。
领导者的权威则不然。
领导者的权威靠的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他的学识、知识、认知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远见卓识、他的公正、无私、他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影响力,他的任人唯贤,他的率先垂范,他的活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力,他对人才的使用、培养、脱颖而出机制,他的管理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和配置能力,还包括他的自我反省能力、改正错误的能力、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他的决策能力、决断力,强者是制定规则,在规则内允许他人尽情地创造,而权威型领导是建立规则要别人遵守而自己不断进行破坏规则。(此文来自于王玉珍老师,推测为山西财经大学的教授。未取得作者本人同意,如有侵权,将自行删除。)
你是什么样的领导呢?
权利和领导力
上下级存在权利的划分
领导力在不借助权利的时候,完全依靠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比如如何调动大家实现一个目标,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在公司实施,但这个想法会受到上下级的质疑,对公司来说存在风险,这个时候上级的不信任加上下属的不积极都会是你的阻力;
但是如果你这时你能够通过不断沟通消除上级的顾虑以及拉拢下属的支持,这件事就肯定能达成你最终的目标;
在这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你就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高处的“领导者”,而不是那个不知道目标,别权利抬高的“泡沫领导”;
职场上的人不管职位多大,都有权利在手,这种他人赋予的权利其实不属于你自己,因为不管权利多大,总会有是重叠的,意思就是:总会有人管着你
关于“建议”和“决定”
当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被“身份”所局限;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屁股决定大脑-你坐在什么位置,决定你是怎么思考的;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一个问题去寻找朋友的帮助,或者有人找我们给出主意,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得到对我们有益的“建议”,当往往我们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建议”还是提我们做的“决定”;
在工作中我们会埋怨领导“管的太宽”、“没有下放权利”,或者“太武断”、“不公平”之类,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权利”和“责任”是相伴的;
领导的“武断”和“干预”正是下属人员的不作为所致,用流行的话说就是“给领导挖坑”;
比如说财务上的事情,有时领导一句话,财务部门就要执行,随后财务总监就会抱怨:领导说的,能不执行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你把领导说的话当做是“建议”,然后你来做出这个决定:“给还是不给”,拿出自己分析,反馈给领导,这样一来,财务总监“实至名归”,这件事最后也不会变成“一错再错”。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矛盾需要转换两种模式:“建议”与“决定”;
在学校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家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单位,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伴侣之间的关系;
确定自己的角色,认清自己需要的是建议还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