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以选择做斜杠青年,可以选择网络运营,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很多事情已经并不是有可且有一个答案了。
记得在简书上看过一篇文章关于应届毕业生选择公务员就业还是选择坚持自己写作的梦想。有的人支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先考上公务员,经济稳定,再追求梦想;有的人却是觉得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公务员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可能忙成狗。现在想想,选择公务员就业和坚持自己的写作梦想真的只能够二选其一吗?真的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再想想,难道只有公务员可以跟写作媲美?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思维模式停留在了表面做抉择?
李欣频在《秘密副作用》之中说到,我们并非吸引我们要的人事物,而是人事物所带给我们愉悦、享受、成就、价值等的感觉。看问题也如此,并非看到表面想要的,而是看到本质你所获得。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模式。《精进》
父母之所以希望我们毕业考公务员,其实他们是觉得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好,能够保证我们的小康生活,不至于为柴米油盐而烦忧。我们之所以希望逐梦,是找到了一生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第3选择》这本书倡导我在“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执着于选择父母的建议还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找到职业当中重要的要素,结合这些要素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怎么才能做到共赢?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提供了一下参考方法:
寻找“可能选项”
我们通常只会在个人经验、和当前情景中去做决定,而很少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息。
在书中举出了案例,
1、读国际经贸专业,想学习动画制作专业,同要搞社团,特别忙又特别迷茫;
解决方案:不参加社团也能找到好工作,退出社团,给自己争取更加多的时间学习,业余时间发布动画作品,积累经验,不耻下问,请教非专业出身的动画人经验,在他们身上获取启示。
2、在小城市的公司做打杂,希望去大城市找专业性工作,学习专业技能,但是觉得自己没有专业技能,特别自卑;
解决方案:没有专业技能就从一个小改变开始,每天花时间坚持看书,参加技能培训,加入学习社区和线上学习课程,寻找调换部门、岗位的机会,不一定要去大城市,可以多方打听调研,发现本地好公司。
粗略看他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偏见”,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假设是对的。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假设并不可靠和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就可以挣脱这些束缚,解放自己的思维,从原来的“无路可走”到最后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改造你的兴趣
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这样不仅让你的热情更加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
像简书上的萌薇,从一开始学手帐到现在在简书平台开设课程教别人写手帐;简书的彭小六,从一开始付费学习各种技能课程、参加拆书帮,到现在开创了“梦想早读会”。
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一种“嫩”的表现。《财富自由之路》
希望我们都能从“嫩”走向成熟,不仅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还知道自己想怎么过这一生。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