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攀登者》,在这之前也看了几个公众号的影评。说实话,本来是冲着胡歌去的,结果胡歌的戏份就是打酱油的。影评大多在夸赞张译的演技,但真正去看了,我却被吴京的演技圈粉了。《战狼》系列也去看了,那个时候感觉吴京是鲜衣怒马,尤其是2的时候,意气风发,演技渴望被大家认可,感觉他整个人有些紧绷着。这次看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松弛的曲方洲,他真实,坦荡,登山不被认可,没有怨恨人和事。只是坦然接受了命运,回去做锅炉工,但灵魂深处还是在渴望登山,所以他依然坚持锻炼,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被队友(张译演的角色)埋怨憎恨甚至不理解时,没有解释,有的只是无言的苦笑和无奈,演的非常真实。
电影本身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编剧就会受限于真实的事件。这是电影的第一个层次的真实。第二个层次是演员通过自己的演技表达出来这件事,并且尽量还原,代入观众一起感受和经历,演员的表演是真实的。第三个层次,珠峰是真实存在的,如同大自然的很多存在一样,它一直都在,不以是否有人攀登过为转移,也不以人们是否理解它或者开悟它为转移。1960年中国队第一次登顶,此后的很多年,一直有无数人在不停的攀登。但珠峰就是珠峰,它还是如同原来一样的真实。
电影又有很多虚假的地方,比如感情戏,吴京饰演的角色是否真的需要这么一段感情戏。还有井柏然的感情戏,攀登者最大的主旋律应该是爱国和敬畏大自然,而不是男情女爱。这部分让我觉得不够真实。还有每次到关键时刻要推动剧情发展的相机。第一次中的相机事件,也许是真实的,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抢救相机而牺牲队员,延误登顶,就感觉虚假了。有些演员的演技,不够真实,让人觉得虚假,不能入戏。还有某些人物剧情的戛然而止,比如胡歌的戏份,山上一不小心把热水弄啥了,高山上,女队员穿了棉衣棉裤,理论上不会有什么烫伤,但是晚上,胡歌还是把自己的睡袋拆了,给了女队员套上,导致自己腿脚冻伤,然后被迫下山,然后被截肢,然后就是出现在最后了。还有井柏然的剧情,为了拍照,为了抢救相机和队友,然后隔断了救援绳,然后就出现黑牡丹的照片回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电影属于艺术,肯定是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一直以为的直白解释就是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生活,一部分是瞎编。或者可以解释为一部分是真实,一部分是虚假。就算都是真实,被编剧和导演短时间内堆砌在一起,也会变成一定程度上的虚假。
以前喜欢看很多电影和书,尤其是爱情至上的偶像剧,或者行侠仗义的武侠剧。看多了并伴随着慢慢长大了,才明白是作者用真实的文字和某些情节,堆砌或者说营造出来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大多凡人想要或者理想中的境界。只是多年以后,才能分清里面的真实和虚假,也开始学会了一边看着书或者剧,一边让自己沉浸梦境,享受虚假,放松自我,暂时逃离现实的琐碎和真实,一边清醒的觉察和告诫自己,这是作者或者导演营造的梦境,不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