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觉得晚上一直做梦=睡不好,睡的累,是不是啊?
我们总觉得,经常做梦,就等于睡觉的时候也在奔波劳碌,睡眠质量肯定不好,我们好像一直在追求一夜无梦,早上起来神清气爽。
然而,做梦真的就等于睡得不好吗?一夜无梦是真的无梦吗?完全无梦真的好吗?
为什么印象中经常是早上做梦?
人入睡后,大脑也进入了休眠状态,但有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
睡眠要经历:清醒→浅睡眠→深睡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往复出现的,就是由浅入深再由深变浅,如此循环。一夜约有 4~5个周期,每个周期大约 90分钟。
而在这些深浅交替之间会出现一种睡眠叫——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该阶段眼珠会快速的转动,大多数梦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我们说了,一个晚上大约有4~5个睡眠周期,其中,越靠后的睡眠周期,快速动眼睡眠的时间越长,也就是做梦的时间越长,我们从快速动眼睡眠过程中醒过来的几率也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印象中,我们经常是早上在做梦的原因。
真的会一夜“无梦”吗??
只要睡觉,就会做梦。说自己不做梦的人,只是忘了而已。刚才说到大多数梦就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这个阶段醒来,人们一般会清晰地记得刚才的梦境。
在睡眠浅→深→浅交替过程中,都会做一两次梦。但大脑会对梦进行处理和记忆筛查,所以通常人们只能记起睡醒之前做的梦。就是说,如果清晨你是在最后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梦的记忆就留下。否则,人就会感觉自己“一夜无梦”或者记不起自己做的梦。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半夜从噩梦中醒来之后再次入睡,第二天醒来时,会忘记梦的大部分内容。这就是大脑会对梦进行处理和记忆筛查的结果。
做梦有什么用?
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醒来后则以左大脑半球占优势,在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醒与梦交替出现,才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动态平衡。另外,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如果不做梦,睡眠质量好吗?
梦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研究也说明,如果剥夺了做梦活动,人容易陷入焦虑和压抑等情绪和心理障碍状态。
总是做梦睡眠质量就差?
梦本身对睡眠是有利而无害的。但很多人说:“做了一个晚上的梦,没有睡好”。事实并非如此,人一个晚上最多做5次梦,与梦纠缠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所以安睡时间并不少。
可以说不是做梦影响睡眠质量,而是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响了睡眠质量,让人记得梦境,感觉自己经常、频繁做梦。
比如精神压力过大,做一些噩梦、惊慌恐怖的梦,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大脑得不到休息而疲劳。很多神经衰弱的人往往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噩梦惊醒,导致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还会由梦产生疑病症和焦虑症,加重病情的发展。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的光线要暗,可以尝试给窗帘加遮光布。
●卧室要安静,如果睡觉比较轻可以试试降噪耳塞。
●卧室的温度在18.~22℃是最舒适的睡眠温度。
●床垫不要太松软,要考虑脊椎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