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路上行走,放眼望去,有人精致,有人邋遢。同样的年纪,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有的人眼睛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有的人,眼神凶狠,整张脸绷得紧紧的,浑身散发着戾气,哪怕隔得远远的,其他人也只想离得再远一点。
每个人都是温柔与粗暴的结合体。谁占的比重大,取决于我们是否先好好地爱着自己。
跟朋友聊天,时常笑谈:谁曾经不是小仙女?是什么让巧笑嫣兮小仙女变成了粗嗓门的大妈?
是时光?是家庭?还是生活的重压?
作家苏芩就这样说过: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
对此,深以为然。
年轻时,生活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
想去听某个明星的演唱会,虽然票价让人肉疼,但咬咬牙,还是去了。
想去某个地方看看,直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年龄大了,生活里除了自己,还有一家老小。随心所欲已经不可能了,更多的是担惊受怕,患得患失。
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总让人瞻前顾后。
担心父母的身体,操心孩子的学习,还要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那个日渐大腹便便的枕边人。
忙工作,忙生活,忙家务,却唯独没有时间关心一下自己。
悄然间爬上额头的皱纹,偶尔冒出的几根白发,不时地提醒着我们:又老了。
比皱纹、白发更可怕的是,努力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没有感谢我,还一脸的不待见。
无数次地问自己,如此辛苦,怎么就养了一个白眼狼?
苦苦寻觅,却忘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了孩子后,我们拼命对那个小不点好。生怕他(她)受一点点委屈。
等他(她)慢慢地长大,给他(她)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我们付出一切,希望他们能茁壮成长,有所建树。但现实总是喜欢给我们狠狠地一巴掌。
孩子没能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大发雷霆,在他们面前不停地抱怨,甚至哭诉。
“我牺牲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怎么能变成这样?”
孩子会如何面对我们的“控诉”呢?是垂头丧气?摔门而出?还是满眼嫌弃?
我想,为人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抱着我们,一边痛哭,一边立目标。哭着说:“妈妈,我错了,我不知道你这么辛苦。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你失望。”
你信吗?反正我不会信。
因为孩子一直在看着父母,看父母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然后再去模仿。
所以,与其处心积虑地为孩子成长操碎了心,不如先好好爱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再满心充盈地爱孩子。
这时候的爱,是母亲的本能,是纯粹的,没有附加条件的爱。
不被亏待的人,才是幸福的,他的付出也才能心甘情愿。
就如《先斟满你的杯子》一书中所说: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的被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幸福快乐了,才能溢出幸福给别人,也才能快乐的接受别人的给予。
先好好地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不管是母子还是夫妻,都应该这样。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