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世界》节目里,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食草动物的幼崽,在能够站立起来后,就要和父母一起奔跑。因为猛兽捕捉猎物,可不考虑年龄。
相比之下,做人类的“幼崽”,那可真叫幸福:不仅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期,完全处在成年人的照顾下;还有一个漫长的儿童期,慢慢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的知识,仍然基本不用承担、社会义务。——人们还为这一阶段的儿童,设立一个节日,叫“儿童节”!
习焉不察,很多人觉得这一切自古就有、天经地义的。但事实上,儿童的概念不是从来就有,它的产生不过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几百年时间。童年的诞生,是因为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导致的。
这就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在1982年出版的《童年的消逝》这本书里所阐发的道理。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在电视等电子媒介的侵蚀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类的童年概念正在消逝,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一、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欧洲没有“儿童”概念
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的观念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在欧洲历史上,文明发展到古希腊时代,都还没有一个词与今天的“儿童”(大致是6—14岁期间)这个词对等。一个人到了7岁以后,就被视为成年人的早期阶段。
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约35—约100年)宣称童年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这是初步涉及了“童年”的概念。但直到300年后,古罗马才出台了一部法律,确认“儿童”需要区别对待。
儿童理念的发展刚起步,就被中世纪打断。在一千年间,识字文化消逝,所有重要的社会交往都是通过口头的方式、面对面进行的。因而,一个人只要超过7岁,能够驾驭语言,会说而且明白成人所能说的和理解的一切,就不再被视为儿童了。
他们生活在成人的社会中,没有分离机构加以限制。他们有机会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一切的行为方式,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包括葬礼,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们知道死亡。
中世纪的童年,实际上在7岁就结束了。正如天主教会指定7岁为理性的年龄,人长到7岁时便应该明白是非的差别。
从语言学来看,直到 17世纪,欧洲用来指代青年男性的词也可以用来指代30、40或50岁的男子,因为在法语、德语或英语里,指代7岁到16岁之间的青年男性的词并不存在。
近年来,我们社会有很多人发现并诧异于欧洲中世纪的童话怎么那么暗黑。很简单: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儿童这个概念的存在。一个成年人知道的,超过7岁的人就都可以而且应该知道。今天我们的儿童文学小心翼翼切除一切黑暗面的做法,当时根本不存在。
同样道理,一个今天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在中世纪也不存在豁免的。十多岁的小孩子犯罪,照样上绞架。
二、印刷媒介创造了童年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产生童年的关键在于印刷技术的发明。
在中世纪,年幼者和年长者都不识字,他们的思想就局限在“此时此地”。人人共享同样的信息环境,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和知识世界里,不需要有儿童概念。——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中世纪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其行为都以幼稚为特征。
有了印刷术,成年就变得需要努力才能得来。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成就,而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于是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
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是为培养有文化的成人而设计的,儿童不再被看作是成人的缩影,而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即未发展成形的成人。
当儿童和成人变得越来越有区别时,每个阶层都尽情发展各自的符号世界,最终人们开始接受儿童不会、也不能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趣味、爱好和社交生活。
对于洛克和多数18世纪的思想家来说,不识字和童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成年被定义为具备完全的语言能力。成人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儿童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而作准备。
发展到19世纪50年代,在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都已经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 童年,进而被看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成为一个超越社会和经济阶级的理想。
三、电子媒介正在使童年“消逝”
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
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波兹曼认为,从摩尔斯发明电报开始,信息变得无法控制,整个世界信息泛滥。从电报到电视,电子媒介正在争夺原来属于家庭和学校的信息控制权,改变了儿童所能享用的信息的种类、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的先后顺序以及体验信息的环境。
所有这一切对童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童年原本是一种环境的结果。16至20世纪的书籍文化,创造一种知识垄断,将儿童和成人分离:一个完全识字的成人能接触到书中一切神圣的和猥亵的信息,接触到任何形式的文字和人类经历中有记录的一切秘密;儿童则不能。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是儿童,他们被要求去上学。
自从有了电视,这个信息等级制度的基础就崩溃了。
电视首先是一个视觉媒介,人们是“看”电视,不是“阅读”电视,也不是“听”电视。
看,对于成人和儿童、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傻子和智者都没什么两样,这就意味着电视节目不需要以“儿童”和“成人”来进行分类。就是说,电视重新创造出十四五世纪时代的传播条件,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
儿童从未像现在一样对成人生活有那么多的了解。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时,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
这就是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