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因不会保护自己,或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保护措施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陷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从全国来看,当前社会的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所以呈现出逐年增多和危害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他们的保护,预防他们犯罪,已经成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亟待研究解决的紧迫课题。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犯罪数量不断增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侵犯财产案件突出,一部分未成年人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错误思潮影响,将盗窃、抢劫作案作为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挥霍和享乐欲望,且占有相当比重;三是犯罪性质不断恶化,暴力化程度加剧,主动攻击性突出,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四是犯罪方式趋于团伙化,少者三四人,多者五六人;五是犯罪动机具有偶发性。未成年人辩别是非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下水。
对此,刑法分则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除了坚持总则之规定外,亦对其作了许多保护性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未成年人性健康的保护。如规定奸淫幼女的以强奸罪论处,猥亵儿童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嫖宿幼女罪及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依照传播淫秽物品罪加重处罚;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等。二是对未成年人人身权利和心身健康的保护。诸如拐卖儿童罪、拐骗儿童罪、毒害未成年人的毒品犯罪以及虐待、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遗弃未成年人的犯罪。三是对未成年人的公共安全的保护,如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等。
从个人方面讲,未成年人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一要提高自我认识。一方面,未成年人要认识到自己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思想和行为比较单纯幼稚,自身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较脆弱,辨别是非能力差,易受暗示,多盲从,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社会中各种不健康因素也直接侵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充斥淫秽、暴力内容的文化垃圾对未成年人起着某种意义的直观示范作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哥们义气等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灵;一些非法游戏厅、网吧无选择地为未成年人开放,往往会使未成年人偏离正常生活轨道,误入歧途。二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即未成年人对自己要有保护意识,时时处处有呵护自己的意识,既要自我告诫,又要自我劝慰,要从一点一滴上严于律己。三要自警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固然需要他律,即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保护,但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律,自我保护。一是“听话”。即做“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听家长、老师的话,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是“安心”。即安下心来,随遇而安。不论干什么都专心。要在家长、老师的谆谆教诲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三是“动脑”。即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切忌人云亦云,没有主心骨,遇有不明白的事,多向长辈、老师请教,不耻下问。四是“依靠”,即遇到麻烦事,要主动求助,求得“依靠”。哪怕是来自很微薄的援助,也要极尽所能去争取,避免因势单力孤,难以脱身。五是“胆大”。即人小志气大,敢于向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甚至违法犯罪说“不”,进行面对面斗争。可以积极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可以见义勇为,做好人好事,等等。六是“自救”。即自我救助。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如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应对有方,自我脱身。
从家庭方面讲,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女。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基本的生活教育单位,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地”,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做人做事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身体力行、长辈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心理发展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孩子树立分辨真伪、好坏、善恶、美丑的潜在意识,不断增添孩子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念,使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从学校方面讲,学校要保护好在校的学生。学校要抓住教书育人的有利时机,把对未成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视思想教育、忽视法制教育的错误思想,用科学的知识和法制的观念来教育其做人的道理,如加强对《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既教好书,又育好人,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再就是,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和掌握其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同时,未成年人要主动正确地自我约束,理解并接受家长、老师的教导,上好法制课,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培养健康心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从社会方面讲,牵涉到很多方面。社会是一所大课堂,对未成年人的导引作用和影响甚大,政法机关、司法部门应加大对侵害校园环境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校园德育、法制、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文化舆论界要利用广电传媒等生动有效的宣传手段把有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地告之于社会,以唤起共同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的爱心。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和培植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大适应未成年人特点的“知法、用法、守法”活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在遏制、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坚持预防为主,打击为辅,做到教育、感化、挽救、惩罚四管齐下。为此,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尤其是公安机关要深入辖区、学校等场所,调查走访村民、老师,有无走失、拐卖、侵害及虐待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情况;到厂矿、企业调查有无使用童工情况;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查处力度;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贯彻落实“八条措施”,取缔校园周边的“三室二厅”,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乱停乱放车辆,取缔占道经营摊点;对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消除治安隐患;在学校周边增设治安岗亭、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临时停车泊位,交警护送学生过马路等安全保护措施;开展法制宣传,为中小学派出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