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德·基里科是意大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画面独有神秘的空荡感,梦幻般的场景使他成为一位在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特别影响了马克斯·恩斯特,乔治·莫兰迪和勒内·马格里特的作品。画面通常描绘建筑空间的虚构只有一个不寻常的选择对象,德·基里科信奉着不确定和神秘,令人印象深刻的说,“若非迷,我还能爱什么?”
代表作
艺术家简介
乔治·德·基里科于1888年7月10日出生于希腊沃洛斯,他的父亲从小就鼓励培养他对艺术的热爱,1906年去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他一搬到德国,就接触到了最新的哲学、文学和艺术文化。
他在阅读亚瑟·叔本华,奥托·魏宁格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同时,还研究了阿诺德·勃克林(瑞士,1827–1901)和马克斯·克林格尔(德国,1857-1920)的艺术。
这些影响帮助德·基里科在1908年搬回意大利之后发展自己的风格,在那里他创造了与形而上学艺术运动相关的第一幅画:《Enigmaof an Autumn Afternoon》,也是他“形而上学的城市广场”的系列第一幅。
1911年7月,德·基里科前往巴黎,在那里他的艺术事业蓬勃发展。他通过他的兄弟与秋季沙龙陪审团成员PierreLaprande获得了联系。在此期间,他在秋季沙龙展出了三件作品:《Enigmaof an Afternoon》,《Self Portrait》和《Enigma of the Oracle》,甚至引起了毕加索(西班牙,1881-1973)的兴趣。
德·基里科的名气来源于他作品中固有的超现实主义特质。城市景观不是被视为繁华的城市地区,而是梦想中令人惊讶的空洞场景,具有潜力的象征意义。德·基里科还倾向于用宽阔的拱门和广场来描绘意大利建筑。
然而,他并不赞成现代艺术的创新形式,而是选择了一种允许简单直接表达的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试图加入意大利军队,但被贴上“不适合”的标签而拒绝。
后来,他搬到了罗马继续他的生活,作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画家反对现代艺术,在1917年创立了形而上学画派,最终在1919年ValoriPlastici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明确地放弃了形而上学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标题为《The Return of Craftsmanship》。
这篇文章表现出他对古典主义和拉斐尔(意大利,1483-1520)等早期绘画大师风格的热爱。在他的著作中,德·基里科支持回归传统的绘画和技法,反映了当时回归欧洲古典主义的意向。
1929年,德·基里科发表了小说《Hebdòmeros,the Metaphysician》。二十年后,他与他的第二任妻子伊莎贝拉在罗马买了一座房子,后来成为了他的博物馆。
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采取了一种新巴洛克风格,但未能达到他早期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同等程度的赞誉。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依然保持作品的高产。他于1974年当选为法国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并于1978年11月20日在罗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