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这件事,可能一开始会让一些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的朋友感到失望...尤其是第一学年,似乎就是本科生活的延长,上课、点名、有作业,甚至还有考试。如果抱着干脆就像本科生一样再混三年的态度,估计最后回首往事时,难免会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
思想上:
1、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树立起理性思考的认识和能力,研究生毕业无论学硕或专硕,写一篇毕业论文和若干篇小论文是毕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如果一味感性的想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而不考虑和导师指导方向的契合度,承担稍微有些违背个人意愿和超越自己能力的课题任务就开始哼哼唧唧、痛哭流涕,真的就不要读了...这样的态度最后搞不好会成为老师的痛苦、学生的纠结,彼此之间的互相折磨...
所谓研究生是无论如何都要比本科阶段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都要再提高一个层次,如果是轻而易举的课题有什么可研究三年的价值,研究内容必然是需要蹦一蹦才能够到的难度,硕士学位帽不会凭空降落在睡了三年的人头上。
2、进入研究生阶段,大多数老师都会频繁对学生说一个词即是“严谨”,有些同学是本校升研,很多时候会感觉似乎同一位老师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似乎讲课的态度是不同的。确实,在研究生阶段不再是基础认知的教育,而是深化每个人的研究领域,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是最基本的入门条件,如果遇到连标点符号、“的地得”都要一一纠错的导师不要轻易认为人家是死变态,这才是对学生满满的爱。
3、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尽量高一点,大多数导师因为常年在一线教学和指导学生,他们心里其实非常清楚现在学生的平均水平,有些时候所谓的高标准只是导师的一种希冀,最低标准还是希望学生都能够顺利毕业。
作为学生,最好自己有一个较高的追求,无论是面对写小论文或是写毕业论文,如今这些论文基本都会收录在各个文献数据库,换言之,基本这些文章会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上,今天的随意应付,可能就是明天被人翻阅时的嘲笑,尽量态度端正的对待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你会觉得自己写的内容很稚嫩,有许多不足,但至少应努力到当下写作那一刻的最高水平。
实践上:
1、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注意收集资料的全面性,不然很容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无论是图、表或文章,作者是谁、出处是哪儿,一一标明、分类清晰,才能在引用、参考时,不至手忙脚乱。
2、如果有拖延症,请尽量在研究生阶段克服吧...今天等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彻夜不眠,还是做一堆垃圾出来,这样的事例真的是看过太多且结果往往也比较惨不忍睹。越早动手,时间越充裕。
人确实很难每天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必然有写论文卡文的时候,做设计没灵感的时候,甚至是单纯的厌倦情绪、烦躁情绪,要适度接受自己的情绪化,给了自己足够长的时间,也就是预留了一定消解负面情绪的时间,在合理而充足的时间范围内,拆解工作,才能干活不累。
3、其实这一点内容多少还是和拖延症相关,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最后确实时间太紧,于是论文格式是套前辈们的模板,自己也不是完全了然到底是怎么排出来等等,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如果论文的格式不正确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自己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修改。
越深度而全面的参与到自己的论文工作中,才能越熟悉而了解每一个步骤和问题,才不至于在面对修改意见时一头雾水,所以尽量让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4、很多同学一想到研究生毕业要写几万字的论文,灵魂深处就是崩溃的。其实论文必然要数次修改,第一遍的底稿每个人心里多少都会担心字数凑不够的问题,于是或多或少会在论文中增添一些偏文学化,较煽情的表达。这事儿本身并不可怕,因为底稿写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写够字数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的一件事情,之后的一次次修改,自己也会发现那些凑字数的文学化表达并不是十分有助于阐述论文观点,最后么,淡定的修改、删除这些语句的人也是自己。
这几乎是写一篇论文的必经过程,有纠结、烦躁、痛苦、压抑...但是最后一定会云淡风轻,所以首先要坚定信心。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逐渐抓住论文的核心,梳理出论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样就回到开篇即强调的理性,论文确实不是文学创作,它需要以纯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在一遍遍的修改中,让语言更凝练而精准。
5、论文写作自然也有一些套路和章法,如果自己不懂,或者尚没有摸索到这套规律就多看看别人的论文吧,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也是一个研究生的基本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提炼论文写作的方法,甚至一些细小的环节,比如署名、致谢等内容也有许多小讲究,在阅读别人的文献中好好体悟,在自己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活学活用。
面对困难时:
1、我个人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如果还抱着我是交了学费来上学,老师们就该把我当手心里的宝,真的就有点跑偏了。或许把研究生的三年学习生活当成一种工作更合适,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难道上班的时候,可以因为一些困难动不动就去找老板哭诉、甩辞职信么,归根结底要有自己理性处理困难的能力。
2、永远不要疏忽日常的积累,一篇论文的水平,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水平,也包含着年龄、经验、阅历等各方面的叠加,阅读文献不要画地为牢,只肯看自己的专业范畴,外出旅行也别只是一心玩耍,或许沿途的风景、路过的书店...就能发现与研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