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赏析】谁是树碑的那个人?——《白石碑記》赏析

2022-01-02

护林员徐公曰 :

《白石碑记》是郝之亮老师写的一篇古体散文。文章由当年树立于河北任丘和河北安新(原高阳?)交界处的一块白石碑说起,回忆过去,讲说现在,展望未来,表现情怀。

本文是为社群分享准备的讲稿的主体部分。

我主要讲文章的三个特色。

第一,结构上,条理清晰,浓淡有致;

第二,语言上,骈散结合,形式优美;

第三,内容上,情感丰富,思想隽永。

第一,结构上,条理清晰,浓淡有致。

文章题为《白石碑记》,从任丘与原高阳县现安新县的界碑说起,记述了儿时玩耍、少年求学、成年教女、晚年颐养身心的生活片段,重点记述了与白石碑所在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1963年任丘人民治理洪水和1976年华北油田大会战,最后赞颂为任丘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作家和诗人。

文章一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分别用“起”“承”“展”“联”“合”来概括。古代写文章有“起承转合”的说法。

第一部分(1自然段),“起”。

开篇点题,交代白石碑所在地理位置,总写春夏秋冬四时不同之景,并特别提到了任丘六景之一的长堤烟柳和陈年泄洪口。这两处应该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作者却说余拈毫书之,皆非些许缘故也。”我拿起笔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这些缘故啊——不是因为“长堤烟柳”和“陈年泄洪闸”才写这篇文章的呀!”那么,应该是为了哪些缘故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接着往下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承”。

承接上文,按照时间顺序,从追忆无忧无虑的童年,写到求学时走过长提的情景,然后就到了带女儿来领略自然意趣的经历,再到阅尽世事沧桑之后的独步疏林,思绪万千。这是“写意”的部分,虽然是写意,也是几幅画面串联而成,“粗线条地勾勒了在白石碑一带的大部分经历与感受”。此段是“承”。

第三部分,“展”。

就是展开和拓展的部分,是对重要细节的描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1层(第3自然段),回忆1963年来大水以及任丘人民和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第2层(第4自然段),回忆影响了任丘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件大事——1976年油田大会战。

郝老师刚才讲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有起有伏,有详有略,这才是为文之道。第二自然段是寥寥写意,第3、4、5、6是工笔细描,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展望未来,条理清晰,浓淡有致。(“将建观光农业区,万亩玫瑰遥可望,岂非大美任丘一瞥儿耶?”这是展望未来。因为是郝老师旧作,那时还没建成,现在玫瑰园已成任丘又一打卡处。)

第3层(第5、6自然段),从历史回忆转到对当今生活的描画。百草园,千亩杨树林,万亩玫瑰园,这些园林花草树木,是任丘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成果,也是影响国家号召作出的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一层结尾抒情,写作者在杨树林中静坐品茗听戏,和由此升起的恬静清宁的心绪。我们应该感恩生活,感恩家乡,感恩为这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家乡的父老乡亲。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联”。

“联”就是联想,联想到当下的生活当今的人。

这一部分借用庄周梦蝶典故,引出作者丰富的联想,结合古典文学中著名典故与名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记述了任丘文化界的精英。我大致数了数,应该提到至少25人。郝老师已经在前面解析中讲到了,我就不在赘述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郝老师选择典故名句时,都是结合每一位文化工作者的特点来写的,表达的赞美之情含蓄隽永,富有典雅之美。

其实,这一部分不仅是“联”,还是“升”,既是基于上文展开的浪漫丰富的联想,又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像一次演出的压轴儿,甚至是大轴子。最有一个名角儿登场,叫大轴儿。虽然在整个演出中,大轴不会占时太长,却是整个演出中最精彩的部分,在文章中就是升华主题的部分。为什么这么说?我在后面再讲。

第五部分(第8自然段),“合”。

收束全文,仿佛交响乐团演出结束后用来谢幕的小曲,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号,有留给观众(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以上,我用“启、承、展、联、合”五个字概括了文章的结构,对每个部分每个层次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我们能发现文章的思路清晰,章法有序,浓淡有致,这就是文章的结构之美。

第二,语言上,骈散结合,形式优美。

这是一篇古体文,也就是文言文,是对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模仿和致敬。骈句就是对偶对仗的句子,几个句子排列工整,内容相互勾连,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上有对称之美。

这样的语句非常多。比如第一段中的“春雨如烟,夏荫浓盖,秋叶飒飒,疏林寒烟,四时不同也”,这一句中的前四个短句就是骈句,概括描述了长堤烟柳的四时之景。又如“推小车,挥铁锹,干劲足,红旗飘”,用一组充满画面感的骈句描绘当年任丘人民治理水患的战斗场景。再如“大禹不爱家,合意爱东川。薛庭嘉木郁,晚晴海雾霁”,又像五言诗了。

总体看,这些骈句既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又有三四五六言错落相配,就像一首音乐的节拍一样,构成了节奏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除了骈句之外,还糅合了散句,比如“繁花落,回迁令,人去空,楼杳静,家园只剩百鸟鸣”,前面的四个三字句构成骈句,后面跟了一个七字句,就出现了错落之美。从美的形式来看,整齐与错落都是美,关键是看如何搭配。四个三字句和后面的七字句的配合,给我的感觉很奇妙,就像一个人跟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在跑步,跑累了,就转为缓步慢走一样。

第三,内容上,情感丰富,思想隽永。

本文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汉民族安土重迁,几千年形成的农耕文明孕育了我们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乡恋情结。上次看到郝老师和张子敬老师,听他们说起了“任丘六景”。因为我并不是任丘人,来任丘市工作不过十年出头,但自工作以来一直是任丘户口,我也是任丘人,也对“长堤烟柳”这个词有较深的印象。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家乡贤达由乡愁乡恋情结生发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愫,他们往往把家乡最具特色、最有历史底蕴、最有人文意涵和最能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自然美景或人文美景挖掘出来,赋予它们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比较有名的有,燕京八景(卢沟晓月、西山晴雪、蓟门烟树等),苏州运河十景(枫桥夜泊、虎丘塔等),环太湖十景(鼋头渚、环太湖风景区等),西湖十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说近的,有沧州十景,任丘六景。郝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水月桃花》,就是记述的任丘六景之一的“水月桃花”。

当代人大都不同程度上陷入到一种匆匆忙忙的生存困境中,对功名利禄的现实利益的追逐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心灵空间。当我们感到累的时候,我们可以走路或者开车,到家乡的角角落落转一转,走一走,也许我们也能够找到一处僻静的心灵所在。这是郝老师的文章带来我的一点启示。

2.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我想,这一点不用多说。因为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才会在很多人熟视无睹的千里堤的斑驳树影中寻找失落的儿时记忆,才会在万亩杨树林中品茗静思,才会在退休以后仍然笔耕不辍,为家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挖掘容易被遗忘的历史。这是郝老师和他的文章带给我的又一处启示。

3.赞叹先学,勉励晚学,对“时代新丰碑”树立者的颂扬之情。

如果说前两点是对故乡、对生活、对生命的情,如果说前面的三种情指向的都是较虚幻的不易把握的“大主题”,那么我读出来的第三种情就是指向具体的人和特定人群的情。这份情让文章增添了更深厚的人文内涵,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这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已经讲到,文章的第四部分,也就是第7自然段是借用庄周梦蝶典故,引出作者丰富的联想,结合古典文学中著名典故与名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记述了至少25位任丘市的文化工作者。我想,这里面应该有郝老师敬重的先学长辈,也有郝老师欣赏青睐的晚学后生。郝老师把他们的名字化用于文章,不正是在赞叹颂扬先学,勉励鼓舞晚学吗?

他们中间,有党史研究专家,有诗人,有小说家,有散文家。这个群体是任丘市文化界取得骄人成绩的文化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研究党史,研究任丘发展历史,研究任丘历史名人,研究任丘姓氏的渊源,创作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学(就像贾平凹、刘绍棠、莫言);他们歌咏任丘的风土人情,他们从文化的视角挖掘任丘历史,传承任丘精神,展现任丘当代生活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任丘的文化工作者,不也正在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树立一座座新时代的丰碑吗?

白石碑的故事已成历史,白石碑也不知被哪一载春秋的风尘淹没了,那个主持背石碑定县界的人,那两个背石碑的大力士,他们的名字已不为人所知;唯有仍然奋斗在时代舞台上的文化工作者树立的丰碑,正在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唯有新时代的树碑人才更应该被我们牢记。

所以,我觉得《白石碑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为历史上的“白石碑”作记,倒不如说是为那些当代文化建设者们作记——因为他们正在建设一座座任丘新时代的丰碑。同时,这些情感和思想是蕴含在具体语句中的,是我从文字背后挖据出来的,作者并没有写的非常直接,没有直接赞颂,而是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和联想、想象的手段来表现的,这叫什么?这就叫“隽永”,就是深沉幽远、意味深长的意思。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你这是不是过分解读?不是的。在艺术创作中,作家、艺术家的潜意识和直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绝不仅仅是艺术家意识层面的展现,还有潜意识和直觉的流露。说通俗一点,就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时,并不是完全有意识的,还有不自觉地自然流露。

当时,我写完这一段时和郝老师交流过,他说他其实没有想这么多,他就是觉得文章写到那里了,这一段内容就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而出。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流淌出这些文字并且放到倒数第二段这么重要的位置呢?为什么不会产生其他相关联想,写出其他相关内容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认为,这就是作者潜意识的流动。在作者的“直觉”中,已经产生了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某种链接。作者无意识的流露,把思想情感隐藏在文字背后,而欣赏者和评论者就需要把这种隐藏的潜意识挖掘出来,从而完成从“表层编码”,到“篇章格局”,再到“情境模型”的完整的解读和赏析过程。

大家还记得第一自然段结尾,作者留下的那个悬念吗?——“余拈毫书之,皆非些许缘故也。”我拿起笔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这些缘故啊——不是因为“长堤烟柳”和“陈年泄洪闸”才写这篇文章的呀!那么,又是因为哪些缘故呢?我想,大家大概能从我以上的简析,尤其从是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了吧。

以上便是我理解的“主题得以升华”的含义。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们无论读诗,读散文语段,读整篇散文,还是读一本小说,或者实用类书籍,都要不断地“追问、追问、追问”,追问文章的内容自己是不是理解了,追问文章的艺术特色有怎样的美感,追问文章或者书籍给自己带来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追问读这些文章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追问读前和读后自己有哪些变化。唯有如此读书,才会真正获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