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一个人看完了《海上钢琴师》。哭的很尽兴,正好发泄心里积累已久的情绪。
感觉最近压力很大,焦虑的同时还伴随着深深的孤独。马上大三下学期就要结束了,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开始了准备考研或出国之路。而我则属于直接找工作的少数。
“道不同,不相为谋”。话是这么说,但当一起生活了几年的好友因以后的人生方向不同,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突然开始与你分道扬镳时,那种失落感是明显而无法去表达的。感觉苦心经营了三年的感情不敌几日的摧残瞬间崩塌,而坍塌物又恰好堆成了阻碍彼此的墙。
可能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而又过度依赖别人的人。
孤独,却又说不出口。就像1900一样。
【纯粹】
生于船上也死于船上,不曾一步踏上过陆地。他说让他望而却步的并不是他看到的,而是他所看不到的,无穷无尽的。
是啊,未知的才会让人恐惧。
我问自己如何看待1900,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他很懦弱。因为他不愿面对那些未知而无论如何不肯下船。
直到他淡然而又坚定地决定用退出生命的方式来和这条船共存时,我开始佩服他的勇气。佩服他能不屈于世俗,看透一切敢于为自己而活的勇气。
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搜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吗?”
可我们又有多少人是在为自己而活呢?大学毕业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找个好工作或考个知名学校的研究生来证明自己。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理想,甚至我们的人生,谁敢说没有掺杂过为他人存在的痕迹?我们大多数似乎都只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迎合着所有人的目光。我们总是极力希望能给他人留以自己期待的印象,并渴望着用外在的东西来获得对自己的肯定。我们经历得越来越多,发现看到的越多其实看不到的也越多。然而,我们却并不恐惧。因为我们足够具有挑战精神,需要不断地突破以获得无限的满足。
越是佩服,越是痛苦。因为你会发现明明精神上已经像受到点拨般醒悟,但行动上又没有勇气或能力去追赶。就好像我今天知道了自己是在为别人而活,而明天我依旧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永远逃不出羁绊,摆脱不了束缚。
【孤独】
1900孤独吗?
他的琴声每次都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赢得无数的赞赏。但当琴声停了,人们也随之散开了。像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表演,被台下的观众喜欢或不喜欢,然后最终都被遗忘。船上的游客换了一波又一波,不变的只有他和他的琴。在船上生活了一辈子,他唯一一次尝试走下船,理由是想去陆地听听大海的声音。我觉得他是孤独的。
但我又觉得他不孤独。他用琴声代替语言表达一切心情,虽然不曾走下船一步,但心灵早已飞离肉体体验到了一切,他拒绝名声与财富,拒绝把自己的音乐传到无限的世界,也许他根本就不需要别人能理解。
更或许,这本身就因为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而没有答案。
我又问我自己“你孤独吗?”
我有爱我的家人,有许多的同学朋友,有看不完的书和背不完的单词,我不孤独。
但我又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孤独的存在。就像我一个人在宿舍,一天只吃了一顿饭,微信除了新闻就是群发消息,短信除了通知就是广告,电话是送外卖的。于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们有点赞的有评论的,我和她们互动。这似乎足以填补空虚了?不!远远不够。我不停的刷朋友圈刷微博来观望他人的生活,不断的看各种新闻资讯、娱乐八卦来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无聊。
一个时代的网络越发达,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就会越厚重。焦虑、孤独、浮躁,这可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上人们的通病,尤其是年轻人。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想到了最近火热的网络直播,一个个胸大无脑的美女主播在屏幕面前掻首弄姿,吸引得无数人点赞送花。“无聊看直播啊!”——广告词是这么说,但关键是后者可能比单纯的无聊更无意义却追捧无数。尼尔波兹曼预言的“娱乐至死”的时代确实已经到来了。
我们都太缺少1900身上的那种偏执与孤傲。孤独不可怕,当某天我们连单纯想孤独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可能才是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