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孩子放假,趁着这阵儿工作不密集,请假带孩子出门,做复查,也适度调整。
为了和孩子在一起,专门去了窗口售票处,提醒售票员注意把床铺放在一个格挡里。
进入车厢,还是事与愿违,虽然床铺号码连着,却分开在完全独立的2间。火车的前几节车厢分为上下2层,类似于双层巴士,每一层又各有上下2层铺,空间很局促。还好和另一位乘客换了床铺,孩子和我在一个半封闭的房间里。
朋友带着上高中的孩子也在同一列火车上,他们的车厢是每个格挡有左右、上中下6张铺。空间稍宽松些。有对老夫妇,买的都是上铺,肯定需要调换的,爬到上铺对他们来说困难又危险。
加了根火腿肠的方便面,是孩子乘坐火车的标配。现在火车上热水供应充足,比多年前是好太多了。买了瓶四川成都生产的570毫升“百岁山”矿泉水(没有其他选项),7元。火车上物品价格高,和多年前是一样的。
透过车窗,看到了夕阳西下,多久没见过这样通红通红的太阳了。
次日,又眼看着红色太阳升起。
二十多年前,我独自一人第一次乘坐火车,从西北到东北去上学。先要坐3天4夜的火车到老北京站,再转乘北京开往东北的火车,大概需要1天。
印象中,从检票排队开始,大家就处于一种紧张专注状态,检票口到火车车厢,经常出现竞走甚至赛跑的场面。想过,是否晚几分钟进入车厢,行李无处安放?没有得到答案。却多少被那份“赶路”的状态影响,自己也多了份着急。
那时的“坐火车”,是实实在在地坐在火车座椅上。“硬座”真就是“硬坐”。人多车少,往返的学生们多是坐票,而且能及时买上硬座票也算幸运了。火车车厢连接处、座椅过道间也常挤满了人。去趟卫生间就如同跋山涉水,卫生间还经常锁着门。我那时没在火车上接过开水,也记不大清吃的是什么了。
白天,看着车上的人,窗外的景,时间好打发些。夜晚,瞌睡得东倒西歪,昏昏沉沉,时间好漫长。经验丰富的人,会提前备好毯子,铺在座位下方,钻进去睡,应该比坐着要舒适些吧。
记得到学校后,我的小腿是肿着,而且近一周时间,我一直处于晃动状态,加上2小时的时差,好奇特……
二十来年,乘坐火车,我从小心翼翼的学生,到带着自己的孩子,从拘谨到开始放松,遇见看见经过,这人在旅途的种种,都是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