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和一个孩子的妈妈,学习与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已有两三年了,它让我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和善与从容地对待。
有幸现场听到创始人简•尼尔森奶奶的演讲,又有许多的启发与感悟。
简•尼尔森奶奶一出场,这位精神矍铄与举止优雅的老人便把全场听众的心都抓住了。她和她的大儿子泰罗尔一起与正面管教的追随者分享了“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正面管教与其他养育方法有什么不同”、并用亲身经历的人生故事解读了正面管教中“家庭会议”等几个工具的使用。
创造动力
一开场,简奶奶便饶有兴趣地谈起其实促使他创建正面管教工具的动力是来自于养育他大儿子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这些工具都是在大儿子出生后才创建的,所以她鼓励大家任何时候学习正面管教都不会太晚。也谈起一些父母在学习完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后感到内疚,她安慰大家不要内疚,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正面管教也并不是要教大家成为完美的父母,也不是要教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养育过程其实是一个犯错、道歉、原谅、修复、进而关系更好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我们这样对待孩子时,实际上也是在给孩子示范“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正面管教理论来源
正面管教来源于阿尔弗莱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它强调所有人都要被有尊严地和被尊重地对待,所以在不同文化中都能推广使用。
孩子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正面管教核心理念认为孩子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天生就喜欢帮忙,他们需要价值感,哪怕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也想要帮忙。如果我们为孩子做的太多的时候,就剥夺了他们可以获得贡献感的需求。鲁道夫说过“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抢了他们想要提供帮助、做贡献的机会”。接着她分享孙子艰难地穿上衣服获得成就后的喜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忍住,等待,不要过早地介入。要学会放手,放手并不是放弃,而是要允许孩子有机会感受到“我是有能力的,我能行”,让孩子学习到有责任感。我们也要允许孩子去经历一些痛苦,当然不是故意去遭受痛苦。我们要忍住不要在第一时间去过度拯救,但是可以在他挣扎的过程中表达同理,并专注于解决方法,鼓励孩子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做,才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我是有能力的”。
正面管教的真正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信念:我是有能力的;我是能够用有意义的方式去做贡献的。
简奶奶说如果感觉这次演讲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都没有记住,就把这句话带回家就好了。
她提到了骄纵是中国父母遇到的最大挑战,特别是两代甚至三代同堂的家庭。她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引发我们思考并表示认同。
有一位小男孩,看到蝴蝶正在蜕变,它艰难地在蛹里挣扎,似乎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快要不行了。小男孩看着有点伤心了,他走过去,打开蛹,帮助小蝴蝶出蛹了,小蝴蝶飞上了天空,可是,没多久,小蝴蝶就摔倒了地上。
为什么呢?因为小蝴蝶过早地飞上天空,还没有等到发育好飞翔的能力。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帮助孩子,也会扼杀掉孩子锻炼发展飞翔的能力。
“家庭会议”工具的使用
正面管教关注解决方法,遇到问题后,会说“问题是什么呢?要怎么解决呢?”通常会使用到“家庭会议”这个工具,或者是“班级会议”、“夫妻会议”。泰罗尔介绍了家庭会议的流程,从致谢开始,这样便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连接,之后是“议程”、“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计划家庭娱乐活动”、“讨论家务事”。泰罗尔用弟弟为了解决衣服总丢在卫生间地板上的问题而多次召开家庭会议的案例对此进行了讲解。一般来讲,孩子参与提供解决方法他们会更愿意执行。如果家庭会议失败,通常的原因是父母用流程说教孩子,家庭会议的真正目的是要孩子自己来参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奶奶也提到如果你打算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到家庭中养育孩子,也要做好孩子也会拿正面管教的方法来回应你的挑战,因为他们学得更快。她举了自己的一个亲生经历故事。一天她回到家里,发现有很多碗没有洗,她就说“怎么有这么多碗没洗?!”她的孩子马上站起来回应:“妈妈你是要责备碗没有洗还是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如果我们不用说教的方式,就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教室里用班级会议来解决问题也是极好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