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从第一次开启晨间共读已经过去了189天,从最初参与共读的只有4、5个人,到现在的14、15个人,共读的形式从自己一个人讲到两个人讲,再到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偶尔还能解决伙伴们的一些实际问题,看着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收获反馈,内心也有些许宽慰。
今天早上,伙伴无意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带领大家共读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思考了很久。是因为要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感吗?是希望能够改变别人一点点吗?的确,参与者的每次反馈和感谢都让我充满力量,都会让我有动力做得更好,但我真的会纯粹为了别人的收获和改变坚持这么久么?当然不,我自认自己不会那么高尚!所以最初我给自己定的原则就是:绝不能让自己累着!
后来,我看到群里有人不断加入共读,中间有的人退出了,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即使有很多安排,还是会抽空来看看,我也在思考,这是为什么?有一次,以为伙伴参加完活动后跟她的朋友说(她的朋友后来告诉我):你们的活动也就这样嘛,我没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收获!听到这样的评价,我意料之外的,居然没有难过!两个原因:一是她参加的那次活动是我们一期共读结束后的总结会,她全程没有参与共读,总结不会有收获是意料之中的事;二是那次活动举办的时候,我已经坚持带领晨读100多天啦,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每次带领过程中的收获,无论在对内容的理解、阐述还是对整个活动流程的把控,所以,她的评价并不足以让我质疑共读带给我的收获。恰恰是共读过程中带给我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才是真正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这让我想到了一直在讨论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习者的反馈是外部动机,外部动机很重要,可以给我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动力,但只有外部动机,却不足以支撑我把一件事情持续坚持下去;能让我坚持下去还乐此不疲的,只能是自己感受到的自己的进步和由此产生的成就感。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解释了我为什么坚持下来,那么为什么有的参与者坚持下来了,有的却来看看就退出了呢?我想,退出的伙伴可能有几种可能:一是ta有更好的平台来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二是ta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努力付出”,希望每次“努力”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实际的“好处”,当没办法达到ta的预期时,就会责怪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坚持下来的人,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我想也可能有几种可能:有的伙伴觉得在这个群体中被看到,被听到了;有的伙伴觉得自己可以表达自我了;或者有的伙伴已经意识到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愿意沉浸其中……这其中,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如果能正确识别,并合理加以应用,我想,共读这件事应该可以坚持很久吧!
这两次共读期间,我看到了很多伙伴愿意参与进来,分享经验,提供问题……我相信,但凡参与其中的伙伴,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于领读者来说,是一个验证自己“努力备课”效果的机会;于参与者来说,是体验被看到、被听到、被理解、被改变……的机会,参与只是一种形式,而借助这种形式对内部动机的强化才是更有意义的。所以为什么参与越多,收获越大就是这个道理!
我非常赞同伙伴说的:共读能走到这里,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的遇见,这个过程绝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索取,而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过程!
也期待着下一期共读,我们可以共创出更多的花样,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