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能吃的东西有很多,山珍野味,虽然比不上精雕细琢的上等佳肴,但自有一番滋味。听过一个笑话,两个小孩争论谁他妈的饭做的好吃,都不服气,都说自己妈妈做的饭好吃。这是肯定的,从小的口味是你吃惯了的,吃到啥时候都是最适合的。
搅团是人们的最爱,做搅团要新玉米面,旧的玉米面没有黏性,做出来的搅团不好吃。每次磨面后的饭就是搅团,几个月磨一次面,难得吃上一回,所以觉得搅团香。做搅团时候要先在锅底刷一层油,避免粘锅。先在锅里倒上水,水开后慢慢撒入玉米面,一次一小把,边撒边拿擀面杖搅拌,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搅的速度要均匀,不能有小疙瘩。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锅下面的火也要注意,要大小适中,火太大容易糊锅底。搅团想吃好,还要热酸菜,热好的酸菜用辣子油一泼,再撒上葱花,味道真是美极了。搅团舀到碗里,加上酸菜,再调点辣子,每人都能吃几大碗。搅团还可以漏鱼鱼,拿漏勺漏在凉水里。夏天吃起来消暑解渴,口舌生津。不过搅团有一点不好,就是不耐饥,人把它又叫做“哄上坡”,意思是人吃了搅团,哄上坡还没劳动就饿了。
除了搅团人们还做凉粉、面皮。做凉粉时候我经常是搅锅的,看着锅里的凉粉由一个小黑点变得越来越黑,越来越稠,直到最后做好,盛在碗里盆子里,于是倒出来的凉粉也有了碗和盆子的形状。做面皮时候要一张一张朝出蒸,比较慢,可能是没掌握诀窍,做出来的口感也没有卖的好吃,到后来我家里就不太做了。摊煎饼,也叫帐帐馍,和好面水后,在平底锅上摊,一张接一张。卷上些凉菜,抹上辣子,馋嘴的小孩往往等不到下一张摊好就吃完了。
这些都是小吃,零食,平时吃的最多的是糁子饭和面食,糁子饭是小孩学做饭的第一关,水烧开后下糁子,碱面,滚一会儿换小火慢慢熬,要熬得稀稠合适,看到糁子的油才行。面食就多了,擀面是每个女人都要会的,有的男的也会。有次妈妈不在家,爸爸揉了一团面,最后给我做的刀削面。麻食要一个一个捻,拌汤好做,用筷子搅搅,下到锅里让滚去就行了。油泼面、臊子面、蒸面、炒面、蘸水面、裤带面,谁让咱是老陕呢,老陕就是爱吃面。
春夏两季下过雨后,是上山拣地软的好时节。一人一个小竹笼,沾一身一脚的露水,看到山杂草上有像木耳的东西,就是地软了。一下午还拣不到多少,这就更显得地软珍贵了,我给地软起了个名字“大地的耳朵”。拣回来的地软还要再精挑细拣,里面的杂草,泥土较多,淘洗干净后才能吃。剁些韭菜粉条,包地软包子,吃起来有一股泥土和雨水的清新。有一年外婆拣了很多地软,挑大的洗干净,晒了一小包给城里的老姑捎去,老姑很高兴,在家人跟前说了好几次。现在在超市里有卖的地软了,十几块钱一大包,我看到后很惊奇,地软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了,连忙买了一包,包成包子吃起来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山上的野果野菜也不少,刺娘、香椿饼、柿子馍、核桃馍,感冒了吃冰糖蒸梨。毛栗、酸枣、水瓜子。你要是有本事,还能吃到野鸡野兔。
过年时候的吃食最多了,先是做豆腐,最好的黄豆泡两天,担到村里有打浆机的人家,掏上一两块钱豆子就变成了豆浆,在家里大锅里煮,煮热又晾到手感觉不烫时候,就要点豆腐了,有拿浆水点的,有拿石膏点的。这都是技术活,点不好,一锅豆浆就糟蹋了,过年也没豆腐吃了,还得另做。按照比例点好后,豆浆就稠起来了,舀进特质的豆腐筐里,拿豆腐包盖好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压上几个小时后豆腐就做好了。做豆腐时候能喝豆浆,吃豆腐脑,豆腐做好了烩菜吃、油炸吃、炒着吃都行。有人说,最能代表中国的饮食是豆腐,这话不错,过红白事情少不了豆腐,出生和死亡都有豆腐。豆腐可以做成豆腐干、臭豆腐。我去超市买了豆腐,切成小块,抹上盐,晒在阳台上,晒成豆腐干,筋道好吃。
还要蒸几锅馍,蒸馍时候要叫上左邻右舍帮忙,女主人一个人揉不过来。其他人也不能闲着,男人要端笼,小孩要烧火。馍蒸好后要先给当间的先人献几个,人们才能吃。炸果子,炸麻花也是必不可少的,果子面切成小方块,拿梳子在上面交叉扎个错号形状,这是为了让果子容易进气,把果子炸圆炸大。妈妈在擀,切果子面。我用梳子扎花纹,来回端到锅台边,爸爸在油锅跟前炸,炸到金黄最好。麻花也一样,先搓成一根长条,再扭到一起,折叠几个来回,麻花就扭好了,炸麻花时麻花下油锅后,要用两双筷子夹着麻花两端,撴一下,要不麻花就成了拱拱腰。
买回来的猪肉吊在梁上已经几天了,果子做好了,就要煮肉了。煮肉是我的活,洗干净,先煮一下,把浮沫捞了,再加八角香叶桂皮葱姜蒜花椒干辣椒等调料,煮好的肉用筷子扎一下,能扎进去就熟了。吃的时候先啃骨头,院子里的狗从开始煮肉就已经叫唤个不停了,人赶紧啃完了给狗扔去,看把它馋的。大肉块切成小薄片放在盘子里,方便炒菜时候用。
除夕那天贴对联,包饺子,剁肉,咚咚咚响个不停,饺子包好后就等着过年了,包个硬币进去,谁吃到谁有福。初一早上吃了饺子,揣上压岁钱,抓把瓜子花生糖就出去玩去了。中午三点回来还有顿好的等着呢。吃饭时间是早上起来煎水泡馍吃,十点喝米汤,下午三点吃面,晚上饿了吃点馍喝点水,不饿就到第二天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愿故乡风调雨顺。
故乡地里种麦子玉米各种豆类,人们再种点菜,一年就过去了。粮食决定了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胃口就这样祖祖辈辈固定下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餐桌上也出现了以前没有的菜,鸡鸭鱼肉也多了,日子越来越好。
但故乡以前的那个味儿啊,始终在你的舌尖萦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