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疾病
色素增加积聚在皮肤表层的时候,可引发的皮肤疾病有雀斑、咖啡斑和单纯性雀斑样痣等各种疾病。
1.雀斑
发生雀斑的位置一般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增多,而黑色素细胞正常。这类疾病通常在染色体显遗传性,五岁左右发病,然后逐渐增多,青春期时最重。雀斑呈棕色斑点状,日晒后会有加重的迹象。
2.咖啡斑
咖啡斑一般是由于表皮内色素颗粒增加同时色素细胞也增加导致的,一般幼年发病,后逐渐变大。咖啡斑呈现淡褐色斑,形状不一,但边缘规则,表面光滑,可分布于身体上任何部位。如果身上的咖啡斑超过六个且直径大于1.5cm,就提示有神经纤维瘤的存在。
3.雀斑样痣
雀斑样痣的病因是表皮突延长,真皮和表皮交界处可见黑色素细胞增多,但不成巢。好发于幼年儿童,可出现与皮肤、粘膜及皮肤粘膜交界处。症状皮肤多呈片状单侧分布,表现为针尖脂米粒大小的斑点, 颜色均匀,呈棕色、棕黑色,直径躲在1-5mm,一般不融合, 不伴有自觉症状。
真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
真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是一种混合发生于表皮层和真皮层的色素性皮肤疾病,常见的真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有色素性毛表皮痣、黄褐斑。
1.色素性毛表皮痣
色素性毛表皮痣是由于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及黑素增加以及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出现痣细胞或痣细胞巢导致的,一般儿童期发病,随后逐渐增加,多出现于肩、前胸或者肩胛骨区域,呈现大片不规则的淡棕褐色斑,中央皮肤稍后,表面有糙毛。
2.黄褐斑
黄褐斑的发病成因和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和遗传、内分泌、妊娠、紫外线照射、情绪、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黄褐斑多发在女性身上且对称出现,呈现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是一种治疗起来很困难且易复发的皮肤疾病。
真皮性黑色素分布性疾病
真皮性黑色素分布性疾病是发生在较深的真皮层内的皮肤疾病,常见的有太田痣和伊藤痣。
1.太田痣
太田痣的黑色素细胞和颗粒积聚在真皮层胶原蛋白之间,黑色素细胞呈现纺锤形或者树枝状。太田痣和蒙古斑相似,但黑色素细胞更多也更浅,多发于亚洲女性当中,好发于三叉神经第一、二分支,常见于颞、颧、上下眼睑及颊部,表现为蓝黑色或蓝灰色斑片,颜色均匀或呈网状,多数累及单侧。
2.伊藤痣
伊藤痣的发病原理、机制和症状与太田痣相似,但太田痣分布于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及巩膜,伊藤痣分布于肩部且主要单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