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与弗洛伊德齐名。这本书成于1932年,时年作者62岁,这本书使阿德勒享誉世界。同样于62岁出版成名作的,还有叔本华,他于1850年写出了《人生的智慧》。
同样是解析人生的意义,阿德勒支持与人合作,通过奉献获得意义,叔本华则认为意义要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来获得。一个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是与他人紧密联系的,一个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是孤独的是远离世人的。
寻求意义的方式不同,也许因为两个人的经历不同吧。
《砂女》
作者是日本的安部公房,日本战后先锋派文学领军人物,与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并驾齐驱。
这本书是安部公房的代表作。讲述一个寻找虫子的男人遭受非法拘禁的困境和挣扎。作品中的设定是荒诞的,一个把房子建在沙穴中的村子,一个和沙子融为一体的女人,但是作者却通过细节刻画和人物心理,把这个荒诞的世界毫无违和感地摆到读者面前。
这样的表现能力,实在让人佩服。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是美国短篇小说家、诗人雷蒙德·卡佛同名小说集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两对二婚夫妇聚会时对爱情的有关看法。这篇小说充分体现着作者的“极简主义”风格,许多信息都被省略掉而形成“留白”,读者必须开动脑筋自己去补全信息才能让故事显得完整一些。
他们谈论爱情的时候在谈些什么呢?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
写作
首先是两篇小小说,《茧》和《帆》。我想通过一个微小的意象去展开一个故事,尽量让故事有些层次感,并且尽量控制篇幅。于是就有了这两篇文章。故事很粗糙,缺少打磨,因而不够精致。不过,好歹也算是一种尝试。
然后呢,计划中的头条文章未能完成。我是想写一篇爱情与金钱关系的观点文章,但是感觉实在写不出什么新意,于是一拖再拖延误到现在还没动笔。也许应该降低预期,先完成了再说。
最后是《砂女》的读后感。我就简单把故事概述了一下,然后摘录一些句子,写了点自己的感想就完成了。这样看起来挺完整的,该有的似乎都有了,但是它缺乏灵魂!读后感的灵魂应该是自己的感想和觉悟,而不是内容复述和文句摘录。所以我这么做,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总结
1.读书笔记,要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为主,比如读之前的问题,读完后的几点核心感受,作品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等。
2.对于头条文章这样的要一早就构思,不能临时抱佛脚。可以用碎片化写作方式进行。
3.写作,坚持自己也要借鉴学习别人。虽然进行自己想要的短篇的创作,不必刻意模仿别人,但怎样组织篇章,怎样让故事吸引人,怎样让文字更有表现力等等,还是需要多和别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