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微博、头条到处都可见一篇文章——《范冰冰致歉信成语文课“反面教材”》,继范冰冰发布道歉信才不过短短几天,此事又让范冰冰登上热搜,相比起“国旗护卫队行进间弯腰捡国旗”的高悬热搜,此事就显得很没有格调。
网上多少人在调侃,“怕不是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让代写的人情何以堪啊。”“遇上这样的名师,一定学有所成。”
不能怪语文老师的与时俱进,实在是公众人物的致歉信如此错漏百出,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但凡是用心一点,发出来之前让文学专业的帮忙润色一番,是不是措辞就不会这么僵硬,是不是情感就会更真挚点,是不是语法就不会出错。
我们之所以会关注这件事,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自己也是会犯这些语法错误,我们也是这么的不认真、不用心。
古语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现在事实是,越是长大,越是固执。
小时候,一句“对不起”我们能说的心甘情愿:惹小伙伴生气了,就变着法子求和好;做坏事被大人抓包了,就保证下次不做了……真心地知道错了所以心无挂碍坦坦荡荡就说出来了,也正因为从初心出发,所以道歉会格外真诚。
可是,长大后,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顾忌,越来越多的害怕,我们不再是真诚的孩子,每多受一次伤害,我们就少一分赤子之心,我们不断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不得不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为坚强勇敢的代名词,渐渐地,就失去了真情流露。我们圆滑、世故起来,一件事情的错误与否在我们心里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会为自己找上无数个理由开脱:“人家也那么做了,也不见得就错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我不知情”等等。
也就是说,眼里的错误不再是心里的错误。
你们觉得,道歉说出来不再真诚了是为什么?反正我是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的,是不是在乎的东西多了,道歉的分量就少了;是不是心里的事情埋得深了,表达出来的就浅了?
很难想象,在未来,我们是不是都会习惯敷衍和将就,只要过得去,就不用较真,甚至可以不费什么气力。
道歉道得容易,那么原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