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完《张艺谋和他的影》这部纪录片。
我相信,不少人看完都激发出要投身电影行业的冲动,至少我已经为电影人的魅力深深折服。
他们越卓越,越顽强,越顽强,就越卓越。
通过这部纪录片,对张艺谋本人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包括他说话的方式,发脾气的样子,也对电影人工作的状态有了更全面的透析。电影人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累的,高层脑子不停,基层肢体不停,总之,为了一部巨作上映耗费的心血和努力让人为之动容。
电影人,音乐人,工美师等艺术工作者都带有些许偏执,而【偏执】只是外界对于他们片面的理解,偏执似乎代表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智慧。
对于艺术工作者本人而言,偏执是认真做事,追求极致的体现。
《张艺谋和他的影》中提到,剧组固定的工作人员有500名,包括工美组,布景组,摄影组,特效组,武术组等等,再加上在片场地招聘的群演,最多的时候,一个片场的人员峰值达到1000人。
人一多,就容易乱,电影拍摄这种工作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比如设备故障,比如演员情绪不到位,演员受伤,都会影响整体的拍摄进度。
这个时候各部门就需要统帅来进行指挥和协调。
这里面有一条原则是不能改变的,也就张艺谋的影,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脱离张艺谋的精神。
那么如何保证500个人协同张艺谋完成这件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导演本人对作品的偏执和一丝不苟。
张艺谋对工作决不含糊,对电影有独特的理解,所以,很多次,其下属工作人员被拍摄任务的紧张与繁重逼到奔溃,还要继续坚持,改进,达到导演的要求。
为什么这样?你可以说他自私,也可以说他偏执,但是为了一部巨作,一切细节都值得被重视。
面对500人的剧组,如何让这个庞大的组织运作起来帮助自己完成谋式创作,作为导演本人唯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妥协,这样方能在每一次动作,每一个眼神的表现上达到比较高的水准,一旦妥协,那张艺谋的影就不是张艺谋了,里面会掺杂张三李四王二各种人的意见和随性发挥。
这种自私造就了优秀的作品,张艺谋在整部戏的拍摄前,请求制作团队尽量多的使用实景拍摄,而不要使用3D合成,他说:全世界看张艺谋,都喜欢看张艺谋“拍”出来的东西。言外之意不必多解释。
摄影师谈到对导演的这份委托也直言说,大量实景拍摄难道很高,但也不是不能完成,整体的工作量和技术要求都会提高很多。而张艺谋坚持不变,就是要拍。
我一度认为,只有站在顶端的人,才能够偏执的做事,今天,我更加坚持这个观点。
张艺谋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一部谋式电影都会体现出艺术家本人的风格。
而拍电影,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事,尤其是古装巨作,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融合在一起来创作。
这就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使几百人的制作团队为着一个目标前进。在张艺谋的电影拍摄中,这种精神就叫【张艺谋】,换了谁都不可以。
这种精神,也叫做品牌。
一个品牌,做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驱动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为自己所用。
人如品牌,品牌如人,在顶端做事,那份偏执才能够被人们所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