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经理,如何有效沟通?给自己打分,十分满分的话,给自己多少分呢?一半在差不多6~8分左右,先不说要沟通的问题,带着自信心态好的精神面貌去沟通,效果可能会更好。
为什么觉得沟通不够好呢?沟通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能力项,不管是向老板汇报对象,跟客户推动需求,与团队对接管理项目。什么叫沟通呢,即把设计的目标进行传递达成了共同的协议。单项传递信息往往会导致沟通的缺失,多方互动吸纳诠释完成闭环过程。
怎么更好的沟通?有沟通有其基本原则,第一目的明确,沟通带有强烈目的性,不容易跑题; 第二身心愉悦,沟通下来双方感觉良好,期待下次沟通,而不是见面就撕逼,对下次沟通头疼至极。强调人性化体验,使参与者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通过双方愉悦的沟通实现双赢;第三形成有效的结论有效率,没有结论的沟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有效的结论是高效率办事的体现。
我为什么不善于沟通呢?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沟通的障碍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因素方面,包括个人认知,认知性一般是系统性的,通过后天有意识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但有一定困难。沟通主体的过滤,这个是不自觉的发生的,如果出于个人偏见自动过滤外部信息,那么不好发现问题在哪里;个人沟通技巧是有很大提升的地方的,也是我们稍加注意能锻炼出来的;情绪很重要,带有情绪沟通往往会达到事倍功半的结局,理智带有点情感,给交谈注入点愉悦感,往往是交谈的润滑剂;有选择地接受。人际关系,跟平常沟通的人拉近关系,比如吃吃饭 谈天说地 闲暇时间聊聊兴趣爱好。组织结构上的不同,比如岗位角色,信息传递链思考方式不同以及其他客观因素;
沟通前做好准备,沟通前有良好的心态,自信的态度;选择合适的环境,个人操纵环境;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放松自己,最大的发挥;有效的倾听和询问,给出反馈;正确的表达自己的东西;这些无非就撕更好的说更好的听更好的问。
如何更好的表达呢?
讲事实,说观点,增强表达效果。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做好区分。沟通的组成部分有内容/行为肢体/语音语调/图画,其中内容在整个沟通效果中不是最重要的,而行为肢体在效果层面所占比例会更大。沟通中加入多种表演形式,加入的这些表演式的沟通不单减少了枯燥性,同时更加形象化。比如发布会,乔布斯从一个信封中拿出超薄air的那一瞬间,被定格为历史的永恒。
讲的东西尽量简短简单,一段话分成几句话更容易让外行的人消化。表达具有逻辑性,逻辑有5个原则,引出疑问,不提供无关的信息,结论先行,归纳分类,逻辑排列。其中逻辑排列按照重要性 因果 时间 结构排列。说话有条理的人总是被喜欢的。
如何有效倾听?用心的去听,以同理心的心态去听,做到以同理心倾听是种境界和修为,是不太容易达到的。倾听的过程中作为反馈的一环,还要注意怎么进行有效的提问。用批判性思维去提问,提出概括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被回答者用不同方式回答,而不是让回答者只能说出yes 或no,一方面简单的回答yes 或no过于机械,调不起对话者的兴趣,反而让回答者觉得问题过于弱智低估人家智商是不是,话题没有意义感,自然谈话难易继续。提出具体性和开放性问题,提出封闭式问题,确认理解的准确性。有效的使用高效的发问方式,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回答者如能有效的回答那也彰显真实的水平。
怎么更老板沟通?跟老板沟通的障碍一部分原因来自级别的差距。最有用的措施是虽然员工没有老板视野那么开阔,见识那么多,能拿出专业领域的见解来与老板沟通就好,对于未知的那也是领域的范围边界问题,不能指望谁都能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突出个人强项,在某一技能项上给团队打上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有些类似标签的意思,我们都习惯于给自己给他人贴上标签,贴上的标签又不易撕下,打上的标签几乎等于固化的认知,要改变这种认知。
在听取前辈的意见下,总结下职业生涯中常犯的错误如下
使用带有主观情感的描述是对客观问题的部分掩盖,不能反映真实性,客观的真实性是不带有主观色彩的,主观的见解是对现实世界的编译过滤,不同主体在翻译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不了解你的业务,不熟知业务的方方面面,用了太多的形容词和不确定的数字,缺乏权威的信息引用,给对方传递了一种不确定不专业的信息,降低别人对你的信任。
在一个问题没有描述完成时扯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对问题描述含糊不清,缺乏逻辑性,使用错别字等。没有描述完成,对话者会理解为回避问题,让听者绞尽脑汁去理逻辑,挖掘主题观点是很头疼的事。
以上是在工作中沟通时的体会,认识问题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只等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