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310天
100篇时间管理系统文章第3篇
小的时候,看电视要有“天线”,是为了便于接受信号。有一次,不小心把邻居家的天线架子给弄倒了,因为恐惧害怕,独自到外面躲了一个晚上才回来。
因为实在太饿,不得不战战兢兢回到家中,等着爷爷的教训,他有一个星期没有理我,这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极度的煎熬中,总是害怕爷爷和邻居的教训,上课吃饭全部都是想的这些事情。
很多人都会某些恐惧的事情,导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混乱不堪。世界上有大约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症。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每十个人当中便有一个人可能患有恐惧症。
这种恐惧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所产生的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并伴有回避行为。
这种害怕是非理性的,是被人为地过度夸大的恐惧,甚至很多人本身也深知这一点,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和反复出现。
我们之所以拖延,不能管理自己的时间,除了习惯,和内在驱动力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恐惧失败。
从行为心理学上去解析,通过改变行为来消除恐惧心理,心理意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再对失败感动恐惧,才能做大自律和自控。
一.罪恶感
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有一节是讲述麦克白夫人“梦游”的故事。麦克白夫人教唆丈夫杀死了国王后,便开始了“梦游”。
她每晚在“梦游”中机械性地不停地擦洗双手,试图洗掉手上曾沾染的鲜血,也洗掉存留在内心深处那一点点难以消弭的罪恶感,虽然这种罪恶感在她清醒的时候会荡然无存。
这个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麦克白效应”,即试图通过清洁自身来对抗道德焦虑感的心理学现象。
有一段时间,我不停的制定计划,然后拖延计划,又制定计划,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否定自己,一度很压抑和无助。
我们很多时候,试图改变自己,其实是源于“罪恶感”。
究竟什么是罪恶感呢?罪恶感指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想法。
或者曾经做过错误的、不道德的事情,因害怕受到谴责,从而在内心产生了道德恐惧。因此,罪恶感又被形象地称为“道德恐怖症”。
罪恶感是人类人格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个体的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不太具备罪恶感的人,往往任意妄为,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原则的事,并且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也没有自觉控制力。
而腾哥是罪恶感强烈到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人,曾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大了自己的罪恶,泛化到其他事情上,变得消极内疚,什么都敢做,又什么都做不了。
于是通过不断的制定计划的方式来弥补和消除自己的罪恶感,以此来掩盖自己不思进取的行为。
对于普通人来说,罪恶感是所有人类感觉中最令人痛苦的一种,它常常与恐惧结伴而来。
一个人一旦感到内疚、把自己当作承担着罪恶感的主体,他的情绪就进入了负能量的包围圈,常常感受到焦虑、愤怒、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也是很多人无数次想改变,但总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你在这样的环境和情绪中,怎么可能做到自我管理?
只能通过游戏和及时享乐来缓解自己的压抑情绪,这也是我曾经疯狂迷恋足球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
罪恶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个体认为自己曾经做错了事情,造成了错误,是他的责任。
第二阶段,个体认为绝对不该做这件错事,将这件事情整体上定性为错误的。
第三阶段,个体认为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错事,因此,他是一个罪人,一个无药可救的坏人,最终改变了他的自我定义。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犯了错之后,他所认定的就不仅仅是他做过的错事本身,而是泛化到了更深更远的地方,即认定自己因为犯了错就是有罪的、卑鄙的人,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
二.如何快速摆脱罪恶感
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的时候,有一次考的不好,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干了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情,周末偷偷翻窗子进入数学老师办公室,找到我的卷子参考班里学习好的同学试卷,把错误答案都改了。
那一次我“考”了100分,数学老师对我是啧啧称赞啊,开家长会的时候在我父亲面前好好把我表扬了一次。
老师讲解考试卷子的时候,我无比煎熬,也异常恐惧,生怕他叫我起来回答最后附加题是怎么做出来的。在忐忑不安中,被罪恶感折磨着。
你也许会想,活该我虚荣、心虚,内疚、害怕,谁让我曾经犯过那样的错误呢!但其实,我要告诉你的是,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错误,也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饶恕的。
在我们的一生中,在所难免会犯一些并非出于我们本意的错误,只要这些错误不是罪大恶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死死纠结于它们让我们的心灵得不到自由。
因为那次课堂上的极度恐惧,我真的从本质上开始认真学习了。腾哥初一之前的数学成绩是傲视群雄啊,初二开始就不行了,因为人太帅,喜欢我的人太多了,分散了哥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因为曾经的一个小小的错误而让自己陷入焦虑、恐慌的深渊,这显然是对我们人生的另外一种犯错。
想要更好地获得心理上的安宁,最好的办法还是从行为上引导自己,从事积极正面的行为,避免消极负面的行为,减少罪恶感萌生的土壤。
最好的途径就是跑步和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罪恶感,还可以释放所有压抑情绪。
三.改变消极的认知
初三的时候,暗恋一个女生。她的颜值和气质和我现在的妻子相比真的是相差甚远,但是她学习成绩好啊,腾哥就是喜欢那种学霸类型的。
情窦初开的年龄,我不能等了,得赶紧上,要不然毕业了黄花菜都凉了。回到家洋洋洒洒写了8000多字的情书啊,自己看了都被感动到了。
还玩了一把花式浪漫,给了她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请看历史书126页,然后又在历史书那页写着请看语文书58页,反正就是把她所有书都标注了一遍,你说我是有多含蓄。
自以为以我的颜值,下了晚自习她肯定马上得投怀送抱,没想到被班主任喊到了办公室。
他先是表扬了的我的写作功底,又赞许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最后结论就是你不要耽误别人考重点高中,让我去祸害那些成绩不好的女生。
哥从此之后对感情产生了恐惧,即使别人再喜欢我,我也没有一点欲望。
这个问题,现在来研究下,除了当时心智不够成熟,还有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是偏向消极的。
人们对问题的认知分为三个方面:
1.首先,你对问题的认知是自责还是责他
2.其次,你对问题的认知的延续方向
3.再次,你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否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那个女生现在肯定后悔死了,拒绝了腾哥的爱慕。她的拒绝让我自责和自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就暗示着在以后面对此类问题时也会缺乏应对能力,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这直接影响到了我的行为,开始在寝室打牌,上课睡觉,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后来我从各方面重新评估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再妄自菲薄,并且,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各班朗读。
当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明白自己也有优秀的一面之后,正能量便在心中聚集,行为也受到影响,往更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整个精神面貌得到改变,变得自信满满,神采奕奕。
后来就成了一个才华横溢,内外兼修的优秀青年了。
我们很多时候是很自卑的,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你的手绘,沟通,演讲,写作,PPT,设计,总有一方面你擅长的。
我们完全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模式,也应该有信心期待一个更积极正面的自己,以及充满正能量的情绪和行为,带着坚定的步伐去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通过练习提高辨别力
我一直去强调“圈层”是决定了你能否自律的一个根本原因!你的身边都是吃喝玩乐的朋友,你能做到洁身自好吗?有能力做到自控吗?
我年轻的时候,只要接触了几天的朋友,就相互的称兄道弟,然后就在一起把酒言欢,这种无意识行为也加速了我的堕落。
世界很大,光怪陆离,并且随时发生着变化,常常让我们觉得眼花缭乱,当我们辨别力较差的时候,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也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如何通过练习提高辨别力。核心要素是我们要找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异质关联物,它是我们分离所感知的项的重要条件。
并且,这种异质关联物是可以累加的,它们可以让细微的差异积累在一起,变成更大的差异,以便于我们能够将事物区分开来。
见过一次的朋友就请你吃饭,他的行为和动机是什么?成年人之间都是利益关系的交互,思考下彼此能给对方什么价值?
当你这些辨别力得到提升之后,会影响你的行为模式,会本能抗拒无效社交,时间的效能将会被发挥到机制,将会有更多的“暗时间”去做对工作和计划有益的事情。
明天继续!
自律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