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事,平板连接酒店的电视看了“十三邀”的蔡澜这一节,大开眼界,世上竟有能这么有趣生活的人。
许知远与蔡澜的对谈在香港一家火锅店进行,户外,类似于大排档。蔡澜是这里的熟客,还给老板带了礼物——一个韩国木匠做的手杖。除了咕嘟的美食,他们聊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许知远想要深入一些宏伟的话题,“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蔡澜则风轻云淡,直言人生多点快乐。“吃吃喝喝”就是对抗人生无奈的一种方式。
蔡澜生于新加坡,四岁前还经历过战争。父亲蔡文玄是诗人和书法家,参加过北伐,爱旅行,郁达夫寓居新加坡时与他交往甚密。小时候,父亲根据四个子女的爱好针对性的买了许多书,可以说蔡澜从小就博览群书。蔡澜小有才气,十四岁便在报纸发表文章。同时也放荡不羁,曾刊文嘲笑父亲的诗作,也十多岁就搞大了女孩的肚子。后来在日本求学工作,又在全球旅行,在邵氏、嘉禾等担任电影监制四十年。还从八十年代开设专栏,结集成书竟然两百多本,何止著作等身。不过他自嘲自己的作品文学界看不上的,要归类的话只能归为洗手间文学。另外,他还与黄霑、倪匡主持过《今夜不设防》,创造同时段收视纪录。谈到金庸,他表示出极大的尊敬,外人将其与金庸、黄霑、倪匡并成为香港四大才子,但他却直言金庸是大师,另外三个只是小流氓而已。另一方面,金庸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为了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难免要挥金如土。于是,九十年代他借助于“食神”造诣,开始做起了生意。在他眼里,所谓生意,就是“活生生的意思”。没想到生意做得还很成功,有零食、酱料、茶饮、餐厅等。
好友倪匡曾列举了蔡澜的身份:
作家,电影制片家(监制、导演、编剧、策划、影评人、电影史料家),美食家(食评家、食肆主人、食物饮料创造人),旅行家(创意旅行社主持、领队),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鉴赏家(一切艺术品民间艺术品推广人、民间艺术家发掘人),电视节目主持人,好朋友(很多人的好朋友)……每个身份都实实在在。
有网友评论:金庸笔下的洪七公和段正淳就是从蔡澜身上拆下来的吧!貌似很有道理,如此通透的思想,如此有趣的活法,恐怕小说里也找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