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总是学习,现在也是,如今我认清了一个道理――懂得道理还要实践才有可能过好这一生,我准备将它实践下去。
偶遇简书这个平台,我兴奋不已,感觉像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好的产品,总是让人沉浸其中,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随时学习,随时享受别人分享的劳动成果,我喜欢学习,也想尝试分享。
敲了两天脑壳,勉强写了两篇文章,使劲儿地想分享,却愈加想敲脑壳,是我读书太少吗,还是我知道的太少?前者我不太想承认,后者我没法否认,即便我读书不少,也一定是掌握的少,不然不会“茶壶煮饺子,倒不出”。
读书不少,掌握不多。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开始寻找原因,问题一旦描述清楚找到答案就不会很难。我翻开自己最近做的读书笔记,已经在践行的内容会稍稍窃喜,而未曾行动的部分占了绝大多数,那道理躺在那里,还只是道理,问题就出在这里!
笔记本上明晃晃地记录着: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根本;“用”是最好的学习,疑问,记录,查询;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纯粹线性的,突飞猛进没有诀窍,能力都是聪明人用笨方法积累的。回头再看自己写下的这些笔记,还会对着那些道理心中潮涌,蠢蠢欲动,灵感蓬生。这感觉有点不对,像是还包含了对自己的愧疚。
书读过了,笔记也记了,唯独没有“用”,原来我缺的是行动。此前我更加逃避行动,读书的笔记都不做的,书读过了,书上干干净净,笔记本上更是。做读书笔记相对于只是读书和思考来讲,也算得上是一种行动。行动虽然不会马上就看到效果,但是当我们遇到百思不得解的问题时,曾经行动的结果会显现出它的神通。比如今天,我在纠结读书之后为何没有掌握足够可分享的知识的时候,笔记的作用就发挥了它的价值,而这点价值就来源于前几个月的我的一点行动。相对我要追求的结果,这行动还远远不够,难怪会愧疚。
读书能够引发思考,使我们萌发各种想法,但想法再好,它的价值是属于想法,我们的价值取决于行动。
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我会继续埋头多读书,少思考,闭着眼睛向前猛跑,结果可想,见过的多,积累的少。知识和道理,需要一个加工转化的过程,才能完全融入我们的内里,形成能力,加工转化靠我们自己的行动。行动是一个自带报酬属性的过程,行动验证知识,强化意识,指导下一步行动。
如何行动?就通过读书来实现能力养成而言,第一步仍然是记录,拆解,真正理解书中的意思;第二步则是利用书中提供的验证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实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不能时刻准备自己完成人类这个阶段的最高层次进化。先找到工具,来管理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律的机制,在机制内养成正确的心智,带着目的行动,搜集资源,为我所用,在实践中强化心智,意识,从而更加勇敢地行动。
我会随身带着笔记本和笔,写下我要分享的主题,随时记下感官流过的于主题有用的信息,加工成大家能够理解的文字,分享出去,我会这样坚持很久,养成一个我喜欢的能力!
你问我分享干嘛那么费力?网络这么发达,随处摘点有用的信息,大家也可能很喜欢。
我给分享的定义是:把自己的东西以服务的姿态给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