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地方制定“春节返乡”政策不能只图自己省事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 题:中新网评:地方制定“春节返乡”政策不能只图自己省事
中新网记者 王庆凯
国家发改委日前强调,各地执行“就地过年”政策不能擅自加码,坚决不允许采取“一刀切”的措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
官方这一表态,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随即冲上各大媒体热搜榜,民众纷纷点赞支持。
资料图:旅客在候车大厅候车。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临近春节,为更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鼓励民众“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国家卫健委对低风险、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人员出行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政策层层传递后,在地方却变了味儿。各地相继发布的所辖区春节返乡政策层层加码中央规定,繁复多样。不同省份有不同措施,同一省份不同城市也规定不一。更有地方故意设置重重障碍阻断民众返乡路。
比如,山西多地对所有河北车辆一律劝返;甘肃要求所有来返人员须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些都是对中央政策层层加码的结果。
有网民做了个形象总结:中央要求“从低风险区返乡持绿码即可”,到一些省份变成“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市里就变成“核酸阴性证明+居家隔离”,到镇上变成“核酸证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最后到村里就成了“禁止返乡”。
资料图:工作人员为旅客测体温并登记信息。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地方为何层层加码、限制民众返乡?主要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通过为返乡人员设置障碍,增加返乡成本。让返乡人员不想返乡、不敢返乡。
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看似是执行政策雷厉风行,实则是不愿作为、不敢担当,只图自己省事的“懒政”行为。
中央鼓励民众“就地过年”,地方不能选择性忽视“鼓励”二字。更不能偷换概念,将“鼓励号召”演化为“变相强制”。
实际上,多数民众还是能够理解幷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支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这从今年春运首日的数据就能看出来:1月28日,春运第一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00万人次,同比下降66%。此前也有调查显示,近7成职场受访人士表示今年将“就地过年”。
当然,地方层层加码中央春节返乡政策,除了“图省事”,还有“图自保”“怕背锅”的考量。前者要坚决批评杜绝,后者也给上级部门提了个醒,在疫情发生需要问责地方时,既要问清“青红皂白”,也要杜绝“层层加码问责”“一刀切问责”,更要让被问责人心服口服。
疫情暴发初期,为迅速遏制传播扩散,中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适当采取的一些“一刀切”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一年下来,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如果地方现在仍采取“一刀切”的防控举措,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还有损法治政府形象。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层层加码中央春节返乡政策,不仅增加基层防疫成本,还给有必要返乡人员制造了麻烦,增加社会矛盾,更与中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政策相违背。
须知,鼓励民众“就地过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协作联动。城市要用真心、用高薪留人过年,基层也要解留城过年者后顾之忧,更不能强行阻断民众返乡路。
国家发改委的声音还停留媒体热搜榜。舆论的热度其实在提醒各地,制定、执行春节返乡政策,要科学精准,不能只图自己省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