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罗的“长谈”,讲到如何学习,罗永浩提到,看书是一个方向,工作遇到到的一些困难,其实书上前人都已经总结好了。但真的碰上问题,我们又找不到答案,或者有个模糊的印象。
所以罗永浩就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把大家看过的书,重要的内容整理起来,方便检索,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查找。
学的快忘的也快
罗胖的视频也有一两百期了,不说大部分看过,但是看一半还是有的吧,现在呢?记的起来吗?好像忘的光光,或许你重新去看一遍,能马上恢复一些记忆,但是那工作量太大了,看书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书上划划写写,有时候查找还稍微方便点。
比如这次罗永浩的接近四个小时的视频,昨天看的,你今天看能还记的起来,有些对你有启发的,但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后呢,慢慢的忘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记录就变成很重要的了。不然花四个小时看个视频,虽然边看边联结大脑,但是事后没进行整理,其实是很浪费的,哪怕花十分之一的时间记录联结自己并把情绪感触马上写下来是很重要的。
最近迷上了陆毅主演“人民的名义”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其实也有一些启发:人物间相互制约,做事不单单是做事,还要看人,考虑很多因素,这样能把事情好吗?
这样的启发,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是很多时候都没有即时的记录下来,哪怕记录了,后期也不知道放哪里了。
需要知识管理
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思考后的记录,任何音频,视频,生活点滴你觉的有受益的应该马上记录下来,这样时间成本才不至于浪费。
很多时候已经做了前面的90%的工作了,但最后不愿意花10%的时间去思考总结,这或许本身就是极大的浪费。
因为有些东西你学了马上就能用,或许明天就用上了,紧急但不重要,或者紧急且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才是战略层面上的,决定着我们的将来,而这样的知识不能马上用,不去记录,对自己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但是有时候记录了也不一定会回看,所以还是要建立系统的知识库,知识管理,把什么放哪个货架上,方便检索查找,分门别类。
这就有点像法典,古人把它们编写成册,任何政府,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人或者组织去做这样的事。
就像《将才2》本身其实就是联强老总根据公司运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编写而成,那么一旦成型就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手册,任何新进公司的员工能快速的学习,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就个人自己而言,也要分出部分精力,去管理自己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