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站在机场的航班通告牌前, 背着行囊, 拖着病怏怏的身体, 凝望着通告牌上的数字和字母。 这些数字和字母, 带着人们的美好飞往不同的目的地, 实现着不同的愿望, 有迫不及待与家人相聚的, 有匆匆赶往下一场重要会议的, 有充满期待的看世界的......
西班牙,伦敦,巴黎......, 在不断闪烁的通告牌上,我寻找着......摩洛哥, 那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问我为什么选摩洛哥, 去看那被上帝打翻了的色彩盘渲染的色彩王国, 去迷人的蓝白天空之城来一场与指环王的邂逅, 还是跟随三毛的足迹去到撒哈拉寻找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的那颗沙......也是也不是, 还有更多更多......
也许是出行前攻略看多了, 听闻在摩洛哥游客被坑是常事, 我从飞机着陆卡莎布兰卡起就非常谨慎。 比我早出行几天的朋友告知他们从卡莎布兰卡打车到市区的城际大巴CTM大巴站时就被坑了好几百迪拉姆, 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从机场直接乘火车到马拉喀什, 中间需要在市区的一个火车站转到马拉喀什的火车。 转车后马拉喀什是终点站, 所以也不担心坐过站, 更主要的是价格实惠。
三四个小时的火车, 一路上观察着车上的人,功略上说在摩国不要随便问路以防被坑, 于是停站时不太确定是否到达中转站也不敢问人。倒是坐在旁边的两个欧洲青年开口问了旁人, 一位会说英文的女孩很热情的回答。 我想, 不能把每个人都往坏里想吧。
火车到站后, 原本约了Riad(民宿)的人安排接人, 但电话里说要等二十分钟, 而火车站前的出租车看起来既快速又方便, 经过一天多的旅途奔波, 恨不得能赶紧到歇脚的地方卸下行李, 好好休息。所以抱着最多就是被宰一点钱的态度, 坐上了出租车,看着火车站出来干净的环境,马路两边结满了橙子的橙子树, 愉快地与司机聊天。
车子慢慢驶入了杂乱的小巷子,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停了下来。 司机轻松的说你的Riad到了, 就在转角处走两分钟就是了。 我心情愉悦的付了钱, 拉起行李就往转角处走。
往左转走了两分钟, 充满期待的在墙上寻找着Riad的名字,可是我的Riad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这时院子里走出来一位年轻人, 问了我要找的Riad名字, 然后用谷歌地图帮忙查找, 发现我要找的Riad是在另外一个方向, 距离下车的位置步行有三十多分钟的路程, 才意识到被坑的不只是钱, 而是被随便扔下在某个角落。此时的我失望极了, 在火车上才调整好的“不能把每个人都往坏里想”的心态又被扭了回来。 当小伙子帮忙把地图打印出来,耐心的教我怎么走,打车怎么打,多少钱为合理, 如果坐公交车怎么坐时, 我也不无警惕起来。
再次拉着行李, 走到一个有公交车的广场。心想这里的街道连个路牌都没有,也没有公交站,这种情况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坐公交是行不通的。 打电话让Riad的人来接也说不出个街道名来, 初来乍到连周围的建筑或所在位置也说不出来, 此时真后悔没让他们到火车站去接啊。
拦了好几辆出租车, 司机都不会说英文, 连地图也说看不懂, 就这么折腾了将近二十分钟, 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会说英语的司机, 尽管他开的价格比合理价格高, 也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答应了。 他联系了Riad,确认了地址后说他会开车到Riad附近的一个小广场,然后带我到Riad,因为Riad是在小巷子里, 头次来的人是找不到的, 而车进不去, 我听了非常感激。
车子在拥挤的小路上穿行, 不一会到了一个小广场。 广场上站满了无所事事的年青人, 叫喊着, 一片混乱的感觉。 光头司机穿着黑色的皮衣, 高大的身材,仿佛一个手指头就轻易拎起了我的行李箱, 大跨步在我前面领路。 我小跑着跟上, 感觉就像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小女孩跟着男主一样酷酷的, 再次想“不能把每个人都往坏里想吧”。 谁知没几分钟到了Riad, 正当掏钱付车费并感谢他时, 他说他已经说过了带我到Riad是100迪拉姆, 不是只乘车的50迪拉姆, 我一听懵了,心情再次被调至失望, 也不想再跟他讨价还价, 掏出钱把他打发走。
Riad座落在一条黑暗的小巷子里, 当心里还在犯嘀咕时, 服务生打开那扇有点历史的门, 透过那门却是一偏明亮的室内庭院。
回字型的四合院, 院子里种了结着果实的橙子树和各色植物, 摆放着水果的茶几和沙发, 几张室外餐桌椅子,小水池,墙壁和地面镶嵌了色彩丰富的马赛克, 虽然天气仍然寒冷,却让人有了怏然春意。
房间里古色古香的装饰非常有特色,却没有面向外墙的窗户,空气不流通, 略显阴湿,与庭院里的明亮和生机勃勃形成非常矛盾的对比。 两位服务生和老板都非常友好热情, 他们没有热水壶,由于我身体不舒服需要喝热水, 他们都很勤快的帮忙到厨房里烧, 这又与外面的出租车司机与带路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傍晚出去吃晚餐,原本想着天色渐黑,就在小巷出来的那条横向的巷子里找个餐厅吃了再回来, 明天再出去逛。 谁知走到巷子深处才找到一家合适的餐厅,进去后才知道只有室外的坐位,虽然花园很美,可是生病的身体只感觉到寒意阵阵,急忙吃了离开。
出来后想往前走几步看看, 左转右转却来到了市集, 立即被琳琅满目的当地特色商品吸引, 遂走了进去。谁知一进去, 就没有了出来的路了, 像迷宫一样, 不管怎么转都走不出去, 心里急了, 而店里的人一个劲地说“不准拍照, 不准拍照”, 让人连逛的兴致也没了。 走着走着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德吉玛广场。
广场上又是另一翻景像。 各种摆卖的, 杂耍的, 最热闹的当数烧烤档和果汁档了, 还有“蜗牛”档, 其实这里的“蜗牛”并非常我们所说的“蜗牛”, 只是一种海螺。 广场上的摊档开通宵, 热闹非凡。 只是回去时不得不通过市集, 让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因为必须经过来回几圈的兜转才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走出来, 运气不好时还不知道自己要花上多少时间才能走出那迷宫一样的市集。
更让我失去了脾气的是从市集走出来后, 在那无法辨别方向的红土墙小巷里来回走了好几圈,都走回同一个点。 小巷都长一个样, 灯光昏暗,站满了无所事事的小青年向你叫喊, 在身边左右前后穿插飞飙而过的摩托车简直能让人疯掉。 我一个劲地跟着游客走, 一个游客走丢了又找另一个游客, 越走越急, 发现总是回到同一个点。 深吸了口气, 告诉自己必须冷静下来。 当心静下来后,开始想起在餐厅出来时特意看了一个巷子的顶端是写有一家餐厅的名字, 只要找到那家餐厅的名字所在的巷子,就知道如何回到住的地方了。 于是抬头走着, 走着走着,那家餐厅的名字突然映入眼帘, 真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在马拉喀什第一天的种种遭遇, 就让我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 我当时就想,如果让我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 我必会写“逃离马拉喀什”。
第二天,赶紧下载了离线地图, 买了当地电话卡, 顿时安心了。
第二天来到了马约花园,圣罗兰品牌的创始人圣罗兰先生创作高峰期时居住的地方, 可说是因为有了这个地方,让他再创了辉煌。马约花园在旧城外,大概二三十分钟步行的路程。
花园里花园外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房子的外墙是大块大块的蓝,窗门是小片小片的黄,用温和的鉴于蓝绿间的粉绿衔接两者之间的冲突, 让蓝黄这对鲜明的对比色搭配得恰到好处。 能把明亮鲜明的对比色应用得如此纯粹而和谐, 也许只有圣罗兰先生了。
花园里种满了向阳茂盛生长的沙漠特有的植物仙人掌,棕榄树,肉肉等。 后来到了沙漠,才知道圣罗兰先生是把沙漠和这个国家最美的东西都植入了他的花园, 包括色彩的应用, 不得不佩服他的审美能力。 后来到了以蓝白房子著称的舍夫沙万, 到最后走了近大半个国家,才明白了我的疑问“为什么圣罗兰先生会把大半生都给了这个城市, 为什么这个第一天来到就让我想要逃离的国家会给他带来源源不绝的灵感, 让他在创作事业遇到瓶颈时能突破瓶颈再创辉煌”。 圣罗兰善于寻找藏在平凡中的美。
马拉喀什是这么一个让人感觉充满矛盾的城市, 不断在希望与失望间切换。 可也却因为此,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前来。
反观自己在马拉喀什的经历,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说是心态上造成的, 因为自己在来之前从攻略上看到别人对摩国的负面评论, 已经让自己带着偏见来看这个国家。 以吸引力法则来看, 你的所想所感,宇宙都会照单全收并反馈一样的东西给你,所以来到这里想的都是这个地方负面的东西,宇宙当然也会让你碰到负面的东西了。
后来我在回程的飞机上碰到一对母子,那位母亲说他们在马拉喀什的经历好极了。他们下了出租车后找到一个女生带路到住宿的地方,并没有被索要钱,感觉当地人特友好。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也感觉到当地人的友善。后来想,在旅游点被宰客是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发生的事,想想自己十几年前到苏州游玩时也被当时的人力车扔在了某个角落;到香格里拉时拿起相机就拍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结果被追着索要钱。在旅游点,他们是靠这些维生的,虽然为他们的谋生方式感到可惜,但他们却没有恶意,完全不需要带着偏见来看待,这样自己会轻松很多,碰到的事情也会愉快很多。
正如蒋勋老师说的要不带偏见地看世界;而李欣频老师说的旅行就是一次换血的机会,把自己当成当地人来看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事、物,会有惊喜,会有收获。这次是真切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含义了。而且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经历都是那么有趣。它的混乱,它所保留的没有被现代化的生活烟火气,它的独特文化让马拉喀什处处都可以成为电影里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