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消亡的读书文化:
2010 年末,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 2009 年的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结果。这项针对世界各国 15 岁儿童的调查,每 3 年举行 1 次,这是第 4 次。
现代人的精神力量为何变弱了:
能成为治病良方、让人拥有绝对力量的,恐怕还得是读书。体力相伴的精神力量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即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 当代人必须据此给自己定位。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年轻人的“肤浅” :
思维的速度加快,就能确保从容不迫,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判断。想培养出直攫事物本质的能力,思想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深度。不读书,精神自然就很脆弱。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既能接受杰出人物的教诲,又能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风险又低的方法,就只有读书了。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既能面对自己,又能聆听他人良言的办法,唯有读书。
你知道精神底层流淌着清流吗
书的力量若能到达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精神面貌应该是会有所改观的。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为何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
很多人并不能轻易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就要靠读书。许多企业家都喜欢读书,尤其是领导大型企业、同时身为日本财界领军人物的企业家们,均读过大量书籍。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很多时候,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由判断失误造成的。
学习贤人的视角
独处是我们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省视自身的好机会。若能让自己逐渐习惯这些来自他人的伟大视角,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巨变。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 。
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
如果把上下班、上下学的乘车时间,以及每天在家里的时间抽出两三个小时用来读书,你的思想一定能得到深化。若能每天坚持,就会达到相当深的程度。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倘若不能有意识地将读书列为利用时间的首要对象,恐怕就会渐渐变成“信息弱者”。
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 :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生怀有充实感,这才能成为生活的最大支柱。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并不是什么书都值得一读,把时间浪费在空洞无物的书上,还不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更有意义。第一阶段什么书都翻翻,第二阶段读优质的书。
读书有三大意义: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开始萌芽。
独处时是读书的良机:
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精神打了一支安定剂。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