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整洁,有序的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恢复精力,使我们的身心都得到安放。然而,家务谁做这个问题却常常引起分争。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状况,不同的角色扮演与分配,因而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
1.共同整理
最理想的状况是夫妻两人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在共同收拾家的过程中,彼此可以更精细的了解各自的情趣,习性和生活态度。亲自操作则可以直观了解家务劳动得辛苦,之后大家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干净有序的家居环境就会成为一个自觉的习惯。
2.一方承担
对于需要独立承担家务的一方,多想想对方的付出,在外打拼者的不易和居家者为守候这份安详所做的努力,就知道为了这个家,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好的部分贡献出来,而每个人的脆弱都需要对方的呵护。所谓的爱,只有融入漫长的岁月,在无数的细节和无尽的时光碎片中不忘将心比心,然后给予力所能及的理解与关怀,才能使彼此的感情历久弥坚。
不如把做家务当成是整理生活,了解自我内心的机会。经由整理,梳理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真实需要,然后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些寄托着梦想和情感的物品并非因为不实用就应该全部扫地出门,保留其中的精华,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存放位置。那些支撑你日常生活的物品如何安排,决定了你在家中每时每刻的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事实上,我们家中大量的物品都是用来化解恐惧和支撑幻想的,十有八九都是多余的,那些日常生活所需以及渗透了你真挚情感的东西并不会太多。过日子过的都是心,所有的物都是用来走进所爱的人的心的,也是为了温暖彼此的心。
对于那些不承担家务的一方来说,当对方出于爱包容自己的一切,为自己全力付出时,你可以偷个懒,撒个娇,但不能一直撒泼耍赖,不仅责任,不要太快用尽福报是一种敬畏。
3.孩子参与
大多数父母都不是教育专家,不可能知道如何有效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然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正常地投入生活,训练孩子适当的做家务,就可以给孩子发展各项能力的机会。
此外,要让孩子明白,出了儿童房就不是他的私人领地了,要告诉孩子在公共空间需要如何服从共同的生活规则,而不要随意破坏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秩序。这样要求孩子,大人自己要先做到。
边界感是一个人走进社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必须要有的意识。很多粗鲁的行为都是由于没有边界感导致的,教会孩子从小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空间,尊重他人的生活空间,是父母馈赠给孩子珍贵的礼物。
无论如何分工,愿我们在整理或在享受对方整理成果时,都能满怀虔诚,爱意与感恩,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生活家,在舒适的家居环境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