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我颇为认同这句话。大千世界我们能知道的事物实在是有限,个人的认知能力也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在有限的认知过程中,若想让生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生命变得有趣味,有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在众多纷纭的事物中发现、找寻到那些最美好的来品味、享受。
对于我来说,四十有余的年纪,所谓“四十不惑”,其实正是疑惑越来越多的时候。年轻时无知者无畏,认为可以冲破一切的艰难险阻,在自己心中无所畏惧,不会有什么惑去想,到了这个年龄,世事经历了一些,疑惑也就越来越多了。为了解惑,我的方式就是到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去了解先贤们是如何解答人生中的那些疑惑的。
书读了很多,答案不一定已经找到,但我一直在不断的寻找,生命的意义或许就体现在你追求人生答案的过程之中。看了这么多书,自然会有什么是好书的认知。
要想发现、知道什么是好书,大致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了解、设立什么是好书的标准;二是要广泛的阅读,需亲身去经历与实践你的认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忽略任意其一。
什么是好书,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不过我们略作概括,似乎也是有迹可循,我个人的认知如下:
1.可以参考各类文学奖项作为标准。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英国的布克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以及我们国内的文津图书奖。诺奖的得主,所写的书质量都很不错。正是因为诺奖的存在,我们知道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当然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迷宫中的将军》和《爱情与其他魔鬼》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知道布鲁克纳获得了布克奖,才会阅读她的《天意》;知道了莫迪亚诺是诺奖得主,我才会看《青春咖啡馆》、《缓刑》、《地平线》,并为之倾倒;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诺奖,我们才看到了她那复式咏叹般的作品《二手时间》,才知道这部如此精彩、震撼的作品让我们不断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爱情、友谊、政治、极权等等……
2.诺奖不是自古有之,那么我们评判何为好书的另一个标准就是“传世”。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本书是否值得你去读,只要你去想这本书值不值得你留给下一代看就可以了”。这句话说的很贴切,一本书如果你值得为你的孩子保留着,等他长大了希望他能看到,这就是一本好书。我想自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很多书,大概就是因为无数代人的不断流传我们才能在现在看到吧。一本书,如果我认为不能流传到五十年以上,我几乎是不会去看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卢梭的《忏悔录》、培根的《论说文集》、我们中国的《桃花扇》、《牡丹亭》也流传了数百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鲁迅先生的《呐喊》、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也有百数十年……一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孙还会去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会去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有谁还会记得韩寒、郭敬明呢?谁还会记得那些所谓的鸡汤呢?
3.第三个标准就是卡夫卡所说的“我们只该读会咬痛、蜇刺心灵的书。书如果不能让人有如棒喝般的震撼,何必浪费时间去读。”不过我还要再加上一句,那些能让你的心灵产生愉悦感的书也值得一读。请注意是心灵的愉悦感而不是心里的快感。
以上三点便是我评判何为好书的标准。我的另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去追逐那些所谓的“排行榜”,多数时候这种排行榜都属于商业炒作,十本书里能有一本值得一读就算是不错了。书评也尽量少看,多数时候,书评也只是为了促销。当然如果你也可以向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请教,请他为你荐书。
而另一方面我们我们要不间断的保持阅读量也是很重要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不可能只是遇到好书,我们一定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读书过程中才会发现哪些书才是好书。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不同的年龄阶段喜好阅读的书的种类也会不同,年轻时喜欢诗歌、散文、小说、诗词歌赋,壮年时喜好历史,中年后偏爱哲学。书无论中外古今,都要尝试读一读才好。朱自清、丰子恺、沈从文、林文月的散文让我们感觉心灵愉悦,李杜的诗、苏辛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字之美,马尔克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不了解希腊史我们又怎会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不了解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又怎能知道伏尔泰、卢梭,不学习哲学又怎会知道斯宾诺莎、康德、尼采、叔本华、维特根斯坦,不了解中国的近代文化史又怎能知道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钱穆,缺少了五四运动我们或许就看不到鲁迅、朱自清、梁实秋、周作人、沈从文如此精妙的白话文章了。不对中国的古典之美进行探索我们或许就不知道吴道子的画、裴将军的剑舞、张旭的草书是当时那个朝代的“三绝”,我们又何从领略王羲之、怀素、颜真卿的书法之美?
在你将读书视为乐趣、视为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之后,你才会知道什么才是你想要看的好书,你才会有一双慧眼,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书单。
你所有读过的书都写在了你的脸上,更体现在你的灵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