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楠的第1篇原创
毕业几年,工作时间越久,越来越发现上学时候很铁的兄弟姐们,渐行渐远。
因为工作地点不同,因为从事行业不同;有人在创业,有人在上班,有人带娃……
很多人的电话早已换了无数个,也不知道哪个正确。微信里,问:在么?又很不礼貌。
于是翻开微信,欲言又止,不知道聊天能聊点什么。即使开场寒暄几句,也因为客户,生意,开会,开车,带娃……将微信异步聊天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即使找到了人开始聊天,没聊几句,愈发尴尬,原来两个人聊天思路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其实,毕业时间越久,踏入社会越久,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路不同的选择,人和人的差距如复利指数般越拉越远。
1
- 请抛弃幸存者偏见 -
虽然有很多辍学成才的案例,国外有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微软的比尔盖茨,国内这一代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也没读过大学,甚至马云也只是在杭州师范学院毕业。
但是这只是“幸存者偏见”,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那些没读好书,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的人更多,只是他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会关注罢了。
概率论更重要,读世界名校的牛人一定比读一般大学的多,大学出来的人也比没读书的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赚到更多的收入。
2
- 还好勤能补拙 -
我上学期间不知为何,及其讨厌背书,但是知识多需要死记硬背才能融会贯通,于是我也只是考到一个三流大学。
凭借毕业以后对赚钱的欲望,从暑期工开始,大学的暑假寒假就没回过家,都付出到餐厅做服务员了,同时为了多做几小时的收入,在后厨洗碗,甚至通宵夜市。
后来发现销售赚钱,就只能先从5线城市的销售员做起,到二线城市的普通品牌汽车销售,到一线城市豪华品牌汽车销售……
在销售员的巅峰期,遇见机会,选择辞职做生意,从信用卡负债累累,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发现走的每一步,对以后的选择道路有极大的帮助。
服务员增加了客户角度的服务意识,也可以说更有眼色了;
做销售勤于总结,不只专注于眼前业绩收入,更专注于自己能力提升,于是有了“收入”和“能力”两份收获。
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让自己在第一次创业中,就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成功概率。
可是,越往后,人和人的选择导致的分裂越来越大,大家在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3
- 不改变 生活依旧 -
我的起步很差,甚至现在也不算什么成功,但是上学期间那些比我优秀无数倍的人,要么沉迷于月收入3000-5000的铁饭碗,经常茶水报纸;
不求接触新东西,不求进步;
要么聊起创业,回应总是:我不行的,我在老家环境不行,我在老家消费不行,这个我不会……的思维固化;
要么为了一毛两毛的红包或者优惠券,微信不断群发骚扰……
仿佛他们的人生都已经被自己所在自己的牢笼里,才懒得突破呢!
每个人关注的差异真的太巨大,我问有的同学为啥不用微信他的回答是:怕流量浪费;有人日复一日刷着一看就是谣言自己却还在不听分享的假新闻;
有人天天发朋友圈游戏邀请;
有人朋友圈不停抱怨这公司的勾心斗角,建议他一起考虑创业,他却说创业太危险……
相反,有的人all in在顺应趋势的创业项目中,激情拼搏;
有的人工作勤奋业绩佳,依然在不停学习:朋友圈时不时刷着新报名的英语课程,或者商务课程;
有的人一直是朋友圈的正能量传播者;
有的人利用忙碌工作中仅有的空余时间,享受旅游,享受生活;
有的人组织健身社群,天天运动……
于是人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有共同语言的老朋友越来越少,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越来越多。
自己在多维进阶,朋友也会不停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