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过年了,每年的这个的时候,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回老家过年要处理的各种事情。
父母兄弟的礼物,要拜访的故人,躲无可躲的酒席,七大姑八大姨半遮半掩的打听和催促......
每次回老家,下了火车,吸下第一口雾霾,然后登上开往家门口的汽车,慵懒半躺在座椅里,迎着冬日的阳光,看着窗外,便陷入沉思中。
虽然再次踏上了家乡这片土地,但每当这个时候,总能触动内心深处的一道裂痕,那是一种缺憾感和陌生感,在逐年的变宽,变深.....
曾经,我以为这种感觉也许是对自己家乡变迁的无奈和再次看到年华逝去的伤感,但当我看到《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这样一句话: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萌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
那道裂痕再次真切的呈现在我眼前,并且,我想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在那尽头,是心灵的故乡呀!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寸心灵的故乡,那里存储着家人朋友曾经的样子,喜怒哀乐,很多的第一次,当然还有那个时候的自己。
明早儿我去找你啊
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放假了。
早上起来匆匆吃完早饭,便带着自己的一些小玩意儿出门了,先到村口转一圈,然后到一些熟悉的门口叫人。不一会儿,一伙屁孩集结完毕,开始玩起当季流行的游戏,夏天玩甩牌,冬天弹溜溜(玻璃球),有时候也去搞个破坏,还被人家追到家里来。
曾经有段时间很迷钓鱼,早上五六点,天蒙蒙亮就起床去湖边,到了吃饭的点就回,吃完饭再回来,一撮小孩一直抱着鱼竿蹲到太阳下山。
偷偷的钓,那是人家私人养鱼的湖泊,因为比较大,主人家管不过来。每次看到主人家牵着狗冒头了,我们拿着家伙什儿撒丫子就开跑,他们也追不上,有时候气的只能在后面大骂,等看不到人了再溜回来。
不管这一天玩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看天边开始变泛红了,心里就开始嘟囔:这么快,太阳你慢点下山哟。
等天真的黑了下来,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要不然村口就会有人拿着棒槌破口大喊了。
如果明天不用去上学,总有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说:“明早儿我去找你啊!”
不知道就这样过了多少假期,多少天,后来上了初中住了校,便再也没有听到过这句话了。
老板,你这儿有xxx书吗
自从看了那本纸质版的《西游记》,就无法停止对书籍的热爱了。那时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真是惊人,两天就能看完高尔基的《童年》,三四天的样子竟然也能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了。
看书的时候,躺在临近窗户的老沙发上,晒着太阳,捧着书。有时候即使玩伴来找,也不出去。
那个时候,当书本里一个个故事情节进入我脑海中时,感觉自己的血管就像一个干涸许久的河床终于迎来了波涛汹涌的活水,身体里流动着强大的能量,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整个世界很宁静,让人能够深深的陷入其中,不想再出来。
消灭完一本书,我就去找父母要钱再买新的,对我花钱买书这件事,他们从来都是很慷慨,即使平时“舍不得”给我买半个玩具。
“老板,你这儿有xxx书吗?”,镇上的书店很大,我懒得自己去找,每次进门就找老板问。
后来,住校了,文言文还有各种数理化公式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再也不怎么看一些课外书了,即使拿起一本书,也没有当年那种能量感觉了。
曾经上大学的一个暑假,回老家去找当年那个书店,才发现店面改成了少儿才艺培训中心。
调转车头准备回家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
末
后来我们长大了,以为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大部分人开始背井离乡,去那遥远又繁华的都市,开始铸就梦想,每天计划着自己的未来,早上睁开眼就要匆匆的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到过年了,便带着自己一年的丰收又回到了故乡,和家人朋友聊起自己的成功,聊着事业,聊着未来。
但,我想,至少我们此时也要停一停,回头看一眼: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心灵,曾经的故乡......
故乡还在那里,即使物是人非,但,心灵的故乡却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