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三个话题:
l用户视角的启发
l变换立场
l消费平衡
1、用户视角的启发
本周我们的作业是用户视角,叫兽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计算机系的毕业了会编程,学会计的学生毕业了会记账,可学营销毕业的未必会营销。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所学的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指向的对象,如果指向的对象是一个变数不大或处于稳定变化的客观载体,就会显得有的放矢,我们主观向可控变量靠拢就稍显容易;但是营销面对的是人,变数很大,主体对象为不可控变量,所以以主观视角分析对象常常出问题,即所谓的“自嗨”。
每个人都处于自己的“自洽系统”(仅取字面意思)当中,在我的系统中,能够自圆其说,自己就会觉得满足,就像我以前投过的一些稿件,自己读着快哭了都,可是读者并不买账。而且这种“自洽系统”也会因你的立场改变而发生变化,比如一个行人遇到一辆汽车,汽车突然急停,然后双方开骂,你无论是那个行人还是那个司机,都会觉得是对方的问题。所以视角的转换也许并不容易,却也有迹可循,就是想办法变换立场。
2、变换立场
我觉得变换立场的一个方式就是各种问,知乎去问也好,问卷调查也好,找朋友问也好,虽然也有一种观点觉得问卷调查没啥用,因为用户在接受调查和产生购买时的想法往往不一致,但是基于需求层面的调查我觉得还是可行的,样本量越大,干扰性越小。
另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去试一试,试之前尽量清空脑子,尽量融入场景。曾有一个朋友问我线上的超市会不会取代实体的超市,我就什么也不想去逛了几次超市,发现晚饭后逛超市的人增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家人来逛,父母孩子之间有说有笑,突然发现晚饭过后一家人出来逛超市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一种“家庭文化”,也许他们最后并没买什么东西,但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天中非常难得的家庭时光,所以,个人观点,从这个方面来看,取代这种事情至少不会发生。
还有一个就是光临“友商”的门面,看看“友商”的文案,面对“友商”嘛,我们向来是不吝惜各种尖酸刻薄的词语的,“他这个东西这么low又这么贵,鬼才买”,“他这个文案不止自嗨,自恋的要命”……如果你能发现“友商”的不足,并且自己能够避免,那么你的对手就少了一个,如果你批判了半天愣是挑不出刺,那么你的老师就多了一个。
3、消费平衡
叫兽提到的另一点就是,我们经常在做文案的时候总是对自己估计过高,预先制定了一些也许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假设,比如“用户看到之后就会如何如何”、“用户读了这句话之后就会产生好奇”,我们经常以为文案的事情是由1到无穷大的过程,而预先假定了,0到1的路是通的,其实很多“自嗨文案”就是0到1没有搞定。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消费平衡”,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定义,反正我就这么说啦。其实我们做营销,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破与立的过程,打破用户以往消费中的平衡,加入产品,建立新的消费平衡。如果在接触到我们的产品之前消费者对当下的产品和服务有不满和抱怨,那么原来的消费平衡就特别薄弱,新平衡的建立就变得有章可循,但优集品的例子中,消费者面对当下产品所产生的消费平衡乍一看并没什么漏洞,所以建立新的消费平衡时,就需要提升消费者的思维角度,产生“痒点”,将旧的消费平衡彻底打掉。
将旧的消费平衡打掉就是0到1的过程,如何将旧的消费平衡打掉,就是我们需要站在用户视角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