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团队而言,提测应该都是比较”糟心“的事情,测试用例的录制,测试计划的编排,测试过程中产生的bug的跟踪和修复,都将直接影响项目的上线质量。今天用MadPecker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让每个团队的测试变得更有效率。
高效使用测试框架
测试人员在接到一份新项目的测试任务的时候,肯定是需要先理清楚测试思路的。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测试框架,从用例录制到BUG提交形成规范的测试机制,即使是测试新手也几乎不用学习成本就可以完成测试任务。
关于一些用户提出的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测试用例写不全,总是感觉还有缺漏
- 测试用例深度不够,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问题,扎根深处的问题没法发现
- 测试过程中总是这点点那点点,没有根据场景进行项目测试,也不知道实际用户的使用习惯
针对类似的问题,我们根据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统一了测试用例的编写规范,目的在于提高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和合理性。因为编写测试用例相当于整个测试流程的地基,没有把地基打好,测试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测试人员在编写测试用例时,需要以最小功能模块来划分用例,这样才能保证用例覆盖足够广,也使得后续问题的出现大大减小。
那么如何高效地使用测试框架呢?我们建议先测主线再测支线。主线指的是真实用户完成一套正常流程所走的路线,支线指的是围绕主线的功能模块及其功能细节,这两条路线在系统中都可以使用同一套框架。
为保证测试流程更加接近真实用户的使用情况,我们构建了可复用的测试用例和测试场景,方便大家使用场景法进行测试。场景法是通过运用场景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的描述来提高测试效果的。可复用的用例、场景也帮助测试人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样的,测试执行也是测试框架中的一部分,测试执行将所有测试用例量化,然后整合起来指定给执行的负责人,并保证测试计划的有效性,确立每个测试阶段测试完成以及测试成功的标准和要实现的目标。通过执行中的通过率和完成度两项指标,测试人员或者项目的负责人都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本轮测试的完成情况并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设定了BUG反馈机制,执行中产生的BUG直接反馈给开发人员,使得整个测试流程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