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我们行业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查环保这件事了。很多的厂商,供应商发布的朋友圈或跟他们聊天中都会涉及到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很多的小厂直接关门,市场上的产品都出现了价格上涨。其中一些原来就做得比较规范的厂商日子还好过些,打击最大的就是那些三无的小厂,家庭作坊。特别是涉及到电泳等污染的厂。对于这些事情的原因分析 ,也使我终于明白了怎样看懂中国的政策。中国的市场,已经过了快速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原来的用环境换发展的低端产品时代过去了,供过于求,经济增速下行,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开始了。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的投资和发展不顺应历史的国家的潮流,不站在更高的角度,就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特意去百度了下供给侧改革的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个改革出现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这和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社会状况是一样的。这里我注意到了一个关键词: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看来得去关注下经济理论,因为它重要到对一个国家都有指导意义啊。
对供给侧改革,我们前几十年高速发展期对应的改革就是需求。这两个时期的要素有什么不同点呢?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刚在2016年拉开序幕,也就是意味着必须要更加关注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这些要素相关的行业或趋势。那么这些名词对应的具体在社会中怎样体现的呢?还不很明晰,于是查询了下,那些走过这个阶段和过程的国家是怎样的?分别查询了美国,德国,日本的这个过程,我看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股市的大发展,我相信随着居民财富增加,金融放松,中国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也立此贴为证。当然具体那些行业存在机遇,具体可自行百度参考。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一定会在各个重要的要素上发布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比如居住证及其享有的权利,比如刚发布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等等。也许在执行层面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和阻碍,甚至变形,但都阻止不了这滚滚的改革洪流。
再联系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今年的粮食价格很低,特别对于北方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而言是很大的问题。政策导向也是把农村的土场向集中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也许会出现现代化的大农场,农村慢慢消失,这种情况下只有进城打工,就逐步实现了人口的城镇化。等等。
可以说国家每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国家政策,其实都深深地影响着你,我,和每一个人。提前看清经济形式,读懂政策,因势利导,才能在下一个十年不错过国家发展这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