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是这是哪儿吗?
不用着急,你可以停下来想上3秒钟......
好的,时间到,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个医院的太平间,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太平间,它位于医院的最顶层,13楼,一个完全用玻璃制成的阳光房里。这个医院里所有临终的病人,都会被送到这间屋子里,走完最后一程,因为这里离天堂最近。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是几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拿手机给我看的。看到这张图时,我顿时泪奔了,不是因为别的,我想起了妈妈,她五月份刚刚离世。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妈妈临终前的种种,我拉着她的手,不停地安慰已经昏迷的妈妈,焦急的看着医生护士按照手册上的死亡程序,在妈妈身边忙前忙后、手无足措,一种极度的无助和无奈罩着我喘不过气。我TM真觉得,那个时候,妈妈和家人更需要临终的尊重和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墨守成规的去执行那一条条死亡指令。所以,当我看见这张图片时,我瞬间被击中、泪奔了。一股子闷气堵在胸口,说不清的感觉,有感动、有后悔、有怜悯、也有无奈......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是日本千叶县龟田医院的太平间,临终的病人躺在这个整面墙用落地玻璃制成的阳光房里,可以看到蓝天和白云,也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海和海滩,一切都是那么静、那么美,像天堂一般。我读过《西藏生死书》,在佛教的典籍里记载,人临终前的一念非常关键,甚至可以决定死后去的地方。如果临终时内心平静、安详、甚至充满喜悦,那么人的魂魄是向上升的,去的是天界和人界。如果临终一念是恐惧、焦虑、懊恼,那么人的魂魄是向下堕落的,去的地方就可能是恶界。想想国内医院位于地下室里阴冷的太平间,我觉着这里的医生都有一种天使般的光芒。
把太平间建成这样,是龟田医院有意为之,医院中的重病号在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会被安排到这里参观,病人们看到这里的景象,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变得不那么重了,心里的压力会缓解很多,他们觉着这里离天堂那么近,心里便多了几分希望,这种临终关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们没想到,在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好有温度,这里的医生虽然都穿着白色大褂,但是好有爱心。
出于职业的习惯,我冷静的分析了一下这个“阳光房”里的营销智慧。
首先,这里有爱,有温度,一颗爱人之心,用真心去做一件爱人之事,比什么样的牛X策划、规划都更有力量、更具价值。其次,这也是一个教科书般的品牌植入案例。我们知道,品牌在一个人的脑子里生根发芽,逐步促成交易,最后达到共鸣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这个“阳光房”,凡是去看过的人,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一去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它,而且很快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产生共鸣。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呢?
我们放慢速度,仔细回味一下。这里关键的第一步就是产生落差,记得那句话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阳光房与普通的太平间差别巨大,心理反差极大,这种落差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购买动机,“不要普通太平间,必须找个好的”。此时此刻,几乎同时发生了第二步,就是参观的人身临其境,立刻就明白这个方案和自己的购买动机的匹配度,很快就可以在内心里形成选择决策。“这个地方好,我也想要!” ,再接着就是第三步,购买能力。人们对临终的安排,往往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只要价格区间合适,就会毫不犹豫拿下。一问医生费用不贵,比普通的高不了多少。马上决定“拿下!”。所以,“阳光房”的选择决策过程很直接、很迅速,品牌植入的很成功,堪称经典。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品牌植入目标人群的几个关键要素:第一是创造落差、产生动机;第二是给出符合预期和认知的解决方案,第三是满足他们的购买能力。只要这三点满足,一个真实的需求就产生了,有了需求,交易也就不远了。
最后,我想说自己完全被这座“阳光房”打动,如果有一天,我即将离去,请把我送往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