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秋天读成诗

图片来自《小狐狸学长大》

福州的秋,总是来得有些晚,炎热的空气里偶尔夹杂着几缕凉意。

我再次踏上那块熟悉的土地,去约会在板房里上课的他们。

这是一间普通的教室,却也是我从教以来无法想象的教室。要不是因为兴未来生命教育的公益课,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有一群孩子在这里上课,且即将度过他们的小学五年。

这所小学一直暂借在当地的中学里,操场的一侧搭起了几间板房,这便是教室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室与教室之间没有完全隔断,上方的空气总在恣意流动的,所以,即便我们的课堂安静了,却传来隔壁教室震耳的齐读声、批评声。在这里上课时,我也不自觉地不断提高嗓音,兴许这样,同样影响了别人的课堂。我突然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个班的孩子,尤其是班委,总是用那么大的嗓门,甚至是在我看来近乎吼叫的方式,来维持班级纪律。课堂里,孩子们的发言,我似乎要用更大的力气才能听得清楚。我曾戏说“在这里,就是用生命在上课”,但更心疼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一天,又一年。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打开后门,发现了等待中的我们,有的微笑地和我们打招呼,有的拍手以示欢迎,还有的激动地跑回教室奔走相告。其实,每一次我们的到来,他们都无比开心,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由吧。

今天,我们一起读一本很浅显的绘本《小狐狸学长大》,至少对五年级的孩子而言。但就是这样的浅白的文字里,我们依然可以读出许多美好。

有一天,小狐狸问妈妈:“什么是秋天?”
狐狸妈妈说:“我们出去感觉它,我的宝贝!”
小狐狸说:“空气凉凉的,叶子枯黄了,蚂蚁努力的工作,而且……”
“白天又和黑夜一样长了。”狐狸妈妈接着说。

从春天读到秋天,孩子们完全已经明白了作者的“套路”,常常我还没读,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说了出来。我问他们,要不要来挑战一下,一起完成后面的故事?孩子们纷纷说好。于是,左手边的孩子们扮演“狐狸妈妈”,右手边的孩子们扮演“小狐狸”,然后他们就代替了我,变成了那个讲故事的人。

不过,这个绘本有一个很温暖的结尾——有一天,小狐狸问妈妈:“为什么我会长大?”狐狸妈妈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小狐狸就自己说:“等一下,让我去感觉……我感觉到——妈妈好爱、好爱我!”原来,小狐狸是在妈妈的爱和保护里,在四季里慢慢地长大。

我们读绘本,可以学习如何用图画来表达,更可以学会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虽然文字简单,却意蕴悠长。在绘本里,孩子们读出了不同季节的美丽:夏天的空气热热的,果子熟了,蝉一直叫,而且白天比黑夜长;秋天空气凉凉的,叶子枯黄了,蚂蚁努力地工作,而且白天又和黑夜一样长了……当然,我们还读出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浓浓的爱。

我与他们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还能回忆起,去年的十月发生的故事吗?”他们努力想,但似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于是只能摇摇头。

而我说:“可是我记得,因为去年的十月,我来到隔壁的那间教室,那时的你们是四年二班。”孩子们的记忆好像一下都被唤醒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应我:“对哦,老师您是去年秋天来的。”“我记得那天我们玩了游戏。”“现在我们今年都五年级了呢。”我继续说:“正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所以去年十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会永远记住。”在他们纯真的笑容里,我望见了与我内心一样甜蜜的幸福。

“既然,我们都爱秋天,不如我们来做一场PK吧。”我提议。
他们立马竖起了耳朵,来听我说“PK规则”。“我们来说一说,秋天让你想到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各小组轮流说,一次说一个,5秒内答不出来,就轮到下一组哦。特别要注意的是,每个普通性答案得1分,创造性答案得5分。现在,你们有1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我们就开始秋天PK赛。”刚才有些游离的孩子也立刻回到了组里,热情地贡献他们的智慧。

一分钟很快就过完了,现场的气氛顿时热烈而紧张起来。“秋高气爽”、“稻谷飘香”、“凉风习习”,这些词语一个个蹦出来。第三组中间的小女生说:“秋天意味着成长。”我惊喜地问道:“为什么是‘成长’呢?”“因为我们升入一个新的年级。”她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算创造性答案吗?”我问全班孩子。他们说:“算。”就从“成长”开始,创意性的答案就被孩子们慢慢地挖掘出来,把秋天读成了一首首小诗,美妙极了。

(1)
秋天,意味着成长。
因为我们,升入新的年级。

(2)
秋天,意味着快乐。
因为这是收获的季节,
农民伯伯获得了大丰收,
所以感到特别快乐!

(3)
秋天,意味着生命。
秋风把孕育生命的种子,带向远方,
然后生根发芽。
而大树的落叶,又化作养料,
为孕育下一个生命做准备。

(4)
秋天是一位舞者,
让纷飞的落叶在空中跳舞。

(5)
秋天    就像
一群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

孩子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发挥创意,去感知与描述自己世界里的秋天。还有好些孩子,翻出了语文书,寻找关于秋天的古诗句,我们俨然把PK赛开成了诗会。而这样的时光,对于我、对于孩子们都是极好的生命体验,而不仅仅只是一节课。

今天,我们一起把秋天读成诗,给予平淡的生活一抹浪漫。愿五年二班的孩子,都能在无法改变的嘈杂里,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都能遇见自然里的、社会里的、生命里的美好,都能在浓浓的爱里慢慢长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一个出口,都成了束缚。 烟的舞,看似散漫,谁又知道他不是在挣扎点什么。 写几个字,觉得短了,就又要写到长点,觉得...
    写一个世界的阅读 214评论 0 0
  • 巴戎寺有49座佛塔,并且都是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是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
    chunma阅读 472评论 0 0
  • 今年的夏天与往常有些不同,预想中大学长长的暑假并没有到来。只剩下炎热的天气,接着人心也跟着浮躁起来。 原本计划7月...
    桐荫问月阅读 577评论 2 6
  • 请在我最白痴的时候认识我 或者在我洗澡的时候认识我 有人会把一生耗在错的人身上 有的人一生都洗不干净 请不要在醉了...
    一首诗和小H阅读 137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