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构思公众号文章分类和内容时,嘴巴里蹦出一句话“明天是感恩节。”在我身边的女儿和我,有了以下的对话:
女儿:“妈妈,明天请你买一只鸡,肚子里塞上柠檬,烤了吃吧。”
妈妈:“妈妈买了最好的牛肉,明天做给你和爸爸吃。”
女儿:“哦”
就这样结束了?其实没有,实际上女儿的“哦”开启了我的好奇,让我停下来,想了解我们在想什么?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的情谊随时流动。
在非暴力沟通学习小组里,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是以'请'字开头,'谢谢'结束的,就看我们是否能听到这样的信号?”
在昨晚我和女儿的对话中,我听到了“请”和“谢谢”,几乎在她说话的同一时间,我听到了,即使现在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我仍确定,我听到了,可是为什么,对话终止了?
尽管学了2年的非暴力沟通,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多数情况下,我的原始本能依然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
回想昨晚,当我听见女儿说“妈妈,明天请你买一只鸡,肚子里塞上柠檬,烤了吃吧。”这句话时,我马上有三个很清晰的想法:
1、“感恩节是国外的节日。”
2、“我买了最好的牛肉,不吃就浪费了。”
3、“我都告诉你明天是感恩节了,你怎么就想着吃。”
这是我本能的反应,我庆幸这些话没有在昨晚说出来,因为我清晰的知道,这些想法会阻隔我和女儿情意相通。
我猜,感恩节对女儿来说,代表乐趣、尝试和体验,她在向我提请求时,也许是看重尊重、乐趣、贡献和陪伴。我的回复,也许她会有些无奈,被动或气馁。
感恩节对于我来说只是平凡的一天。我相信我有信心能照顾好家中的每个人,同时也在意有序的生活不被打破,是的,我看重秩序、尊重,价值感和归属感。她的请求让我没兴趣,还有些疲惫,我的回复看起来是我先照顾好自己的本能反应。
此时此刻,我能平静的记叙昨晚发生的事,生活从来都是学习,我想放慢一件事情的过程,慢慢看,慢慢想,被我错过的精彩和提醒就在那,我能看到......
于是,我有个决定,她放学回家,我向她表达感激:
“亲爱的宝乖,妈妈要谢谢你昨天和妈妈关于'感恩节'烤鸡的对话,它提醒妈妈看到宝乖愿意为我们这个小家做贡献,提醒妈妈宝乖也看重乐趣、尝试、体验以及一家人的陪伴。这个对话也满足了妈妈看重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谢谢宝乖!”
如果多一点设想,我向宝乖表达感激之后,她再说“感恩节烤鸡”一事,也许我会诚实表达自己,让她了解妈妈的感受和需要。或者就和她一起,撸起袖子烤一只,乐趣和陪伴对我也一样重要。
一念之转,对我尤其重要。
后记:下午,女儿放学回家,我和她表达感激,她说:“妈妈,我好爱你!”我说:“妈妈也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