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有点热,在这个炎热难耐的暑期,为了让学生们开学后尽快地接轨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我安排了在假期背诵“乘法口诀”的任务。在孩子们努力的同时,我也没有闲着。自认为“资深”教师的我,看一看教材吧,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可把我“难住”了。
刚一放假,我就把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和教师用书拿到了家,想利用暑假给自己充充电,提前熟悉一下二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
首先为了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我粗略的翻看了课本,根据课本的大致内容制定了思维导图,以便简单直观的了解教材内容。做思维导图时,我首先做了一张涵盖整本书的思维导图,罗列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所涉及到的单元数量以及每单元的主要内容。从这一张图上就可以了解到这一学期的重难点内容。接着又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制定了观察物体、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角的认识、表内除法、统计和找规律6张思维导图,这6张思维导图基本上把各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以及要掌握的学习内容都涵盖在内。计划开学后,把班里的后黑板上画上思维导图,教会孩子们认识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
走出了这第一步,接住迈出第二步。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支持。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又增多了许多途径。借助网络我下载了整套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叫教学课件。可拿到课件以后,很多人都是不管不顾,直接上课就用。这种做法我可不敢苟同。虽然节省了自己制作课件的时间,方便了自己。但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个班级有着不同的学情,我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把课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
修改课件,可是个技术活,既要在课堂上借助课件呈现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又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事也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乐学。这就需要我们的课件既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
哎,又要填上缕缕白发!
在整理第一单元时,这个是一个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课。既要有现实生活的联系,又要有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在这个单元的课前准备时,我准备了如下物品:1.1带把手的水杯,小汽车模型。1.2长方体食品箱,长方体模型及展开图,正方体模型及展开图。让学生在实物引导下和信息技术配合下掌握新知。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灵魂,第二单元的“灵魂”就是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通过三个数连加掌握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后续接着在加减混合、连减中巩固。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在探究连减的运算规律的同时,又学习了“小括号”的作用。初学小括号如果掌握的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的局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教材上学习小括号的作用,是借助了连减的算式引导得来的。我就想借助这一“东风”,在遇到连减的实际问题时,就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去验证、去巩固。
第二单元的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在第6页的导入环节的设计,以2008年的奥运主题引入到关于各届奥运奖牌数量的计算,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国家在奥运方面的壮举。第9页的“数学冲浪”,是课后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具有挑战性,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多的老师估计不会总结方法,直接让学生去下手试一试,但你了解吗?所有开放性质的题目,也有规律,这里的学习比新知的学习更加重要,新知的学习是基础,而这类知识的学习是对于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字运算的思维敏捷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话如果设计到位,就犹如画龙点睛的“点睛之笔“,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第14页“套圈游戏“这一课的设计,可让我“跌了一个大跟头”。一开始看教材,看课件,说实话把我看的一头雾水。后来我有接着看了四五遍,又找了两三本教参书,才把这一课吃透。这一课的学习第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中的“公平原则”,也让学生感受了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套圈游戏“这里也有数学的学问,激发学好数学的信息,发展数学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话不多说,接着干,后面还有6个单元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抖音号:116892136,里面分享了许多有关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