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得知母校出版社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开一场生日宴,当然是心潮澎湃的。而随之而来的,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这跟参加同学会是非常类似的心境——虽然也很在意别人眼中的我与当年相比是逊色还是进步,但终极思考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认知。我在离开学校后投入社会,究竟过上了怎样的人生,是否还有梦想。
在生日宴上,我拿起了话筒,我说我不是来提问的,也不是来凑热闹的,我是来追忆一种青春的情怀。因为当年走过的大学书店,当年的校道,以及满校园的桂花香……所有这些都渐渐留在了青春里。我更在意的是,取得了卓越成绩的母校出版社,我本身有什么资本以她为傲?我读了多少本母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我与原本属于我的绝对对口的专业到底偏离了多少?我离一个“文人”的距离是不是越来越远?
很久没有听到何导的歌,其实音乐选秀节目泛滥,早已对音乐失去了很多感知。然而,当一个男人在小小的舞台的聚光灯下弹起吉他,仍然觉得那就是最初对青春的向往。然后他唱起歌,你会想起当年的基地楼,当年的报告厅,那些叱咤校园的风云歌手曾经的模样。你会想起毕业电影里自己设计的拙劣稚嫩却以为那是惊天动地的浪漫的桥段、杨乃文的《祝我幸福》、公寓城凌晨四点钟拍摄的空无一人的街道,她乘着出租车离开了这座城市……
无疯狂,不青春。
也许何导和瓜导这一对好基友,早已不想别人再提及当年的毕业电影,也许他们觉得她稚嫩、拙劣。就像我当被人介绍时提及当年是某某的时候,竟会有些尴尬。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那场电影的确不仅仅装点了我们的青春,更在母校的校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我真的怀念那样的青春。
母校出版社的书我读的不多,我的阅读面向来比较狭窄,基本上只读文学类的。前几年买了本母校出版社的《桂林米粉》,也是因为白先勇先生领衔撰文,也有我的好友文章收录在册。读完之后,我觉得不过瘾,因为我对桂林米粉的感情,我认为还有另一种视角,于是自己写了一篇《一碗寻着前世乡愁的米粉》。我是那么怀念那种热腾腾的市井气息,那么怀念充满了人情味的一碗粉。仿佛关于那座小城的一切都被浓缩在一碗简单而浓郁的粉里,吃的时候,千万别掉泪。
还有当年被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平如美棠》,也是母校出版社的杰作。我买来读,细心珍藏。看着书籍的装帧接近质朴的风貌然而十分用心,也能感受到出版人对书籍倾注的情感和尊重。
如今,我在这座绿树环绕的城市,偶尔路过那几条树木连接遮住天空的马路,都会放慢脚步,仿佛回到当初那座小城,竟也会有恍惚之感。
都说三十而立,在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后,好像终于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即便有点晚,但总比一直没有找到的好。关于阅读,是一直想要坚持却时常会放弃的事情。但是,现在不会了。不仅仅是拆书的学习方法让我有了拆书的思维,更是因为我领悟了我为什么要阅读。内驱力一定是比外驱力更为关键和重要的。
庆幸自己控制了自己一时的懒惰和犹豫前往书院参加了母校出版社的生日宴,在那样文艺而美的环境中,接受一种文化的熏陶,比宅在家里自己码字要来得更为有意义。当你触碰青春的时候,你在感念什么?是否也像我一样,虽唏嘘不已,但更知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