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学校一个月放一次假,从周六中午上完课开始放,周日晚自习之前要赶回。去掉在路上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能在家呆一天一夜。
高中回家,总和姑父吵架(姑父其实是我的养父,我从不到一岁,就开始在这个家生活,我算是最早期的留守儿童吧,一年只和亲生父母见一次面,每次见面也就是他们到姑父家来看我,一般就是一天),每次都吵,全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至今记得妈妈(其实是姑妈,我从小叫她妈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每次你都训他训嘞给啥样,他都不敢跟你说话了。”
争吵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勉强能记起的就是姑父被气到无可奈何的脸色。
哪怕争吵时常发生,也不能阻挡每次放假回家时雀跃不停的心情。
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是从初三就认识的,只是那时候一点都不熟,到了高中我们是唯二报了新校区的两个女生,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开始熟悉起来。她和我一样,高中是第一次住校,期盼放假是整个沉闷压抑的高中生涯里最闪闪发光的事。
有一次我跟她聊起,我说:“每次回家我都和姑父吵架,然后带着一肚子气回学校,真不明白,我为什么还是那么盼望回家?
她说:“我每次也几乎都会和家里吵架,可能是高中学习压力太大,需要找到宣泄口吧,于是最亲近的人反而成了出气筒。可是我依然盼望回家,因为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充电,就像手电筒没电了,需要充电一样,我也需要在家充好电才能满血复活。”
原来这就是回家的意义啊,回家是为了充电,在人生丛林里缠斗了那么久的你,回到家哪怕只是在自己的小床上躺一躺,看一眼屋脊和树枝交相辉映的天空,走一趟熟悉的田间小路,再回去就会变得电量满满,重燃斗志了。
一星期前我又回了趟阔别三个月的老家,这是我开始写毕业论文时,对自己立下的承诺,我当时跟自己说:这几个月认真准备论文,如果能顺利通过答辩,就奖励自己回一次家,哪怕要跟公司请假扣工资也没关系(我自认为是个爱财如命的人哈哈)。
家里的很多都没有变。院墙外的杨树叶会随着风声哗啦啦响,每顿饭妈妈都会询问我想吃什么,吃完晚饭后天依然很亮,家养的小狗还没等人靠近就一脚跑开了。
家里的很多都变了。屋后的枣树杨树被退林还耕了,现在种上了玉米和豆角;现在的小孩子再也不会在夏夜里吵吵闹闹的出来玩了;上次回家家里的财政大权还归姑父管呢,现在他都已经记不清早上妈妈给她的200块钱被他放到哪里了。而我高中时代起的那个好朋友,因为男朋友的事和家里闹掰了,已经接近两年没回家了。她对我说:“我觉得自己没有家了,我是个无家可归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