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然
知道杨熹文这个名字是在十点读书上看到她的文章,后来通过她的文章知道她在新西兰留学,像我这样的学渣,英语烂到家的,一听在国外留学,就羡慕的不得了,猜想她英语肯定是超级棒,一张口就能秒杀众人的节奏。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所有人前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有着别人不可名状的艰辛与孤独。
留学,英语,独自去生活,这曾是我十几岁时的梦想。我羡慕那一张张写满青春靓丽的风景,羡慕那远方的故事和独自行走的孤独,可真当我走出去的时候,才发现生活是张不任由你如何书写的明信片,社会是尔虞我诈说冷漠就冷漠,说温暖就温暖的变态狂。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起初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如何去爱,读这本书才发现,真的有人把生活过成一首诗,把眼前的苟且,通过健身,打工,写作,读书,一点点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看齐。
从2017年,我开始计划读书写作,用读书写作来打发这些无聊又空洞的主妇时光,前几天一个朋友对我说,她也要在家带孩子了,才在家带一个星期就觉得很无聊。是的,主妇的生活很无聊,但这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不是么?我当时没有回答她,只是说,我已经习惯了。因为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把读书写作当成一件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的娱乐项目,对很多人来说,有这功夫倒不如上网淘个宝,追个剧,刷个抖音,远比静静的写作读书有意思得多。
能做这样的计划,在孩子睡着后读书,思考,这也全得益于像杨熹文这类的励志者,看着她的人生,我就在思考我为什么不能,我为什么不能写出如此动容的文字,去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无聊的人生呢?
书中说:别让生活太冷清,美好的生命,从来都不会降临在稀薄的生命里。
是的,我们的生命,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在抱怨上,浪费在羡慕上,浪费在想当然上,却从未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出些什么改变。
曾经,我也是那个,羡慕别人的马甲线,凹凸有致的身材,羡慕别人打扮精致,穿着美丽,骄傲的走在人群中,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去追求,羡慕别人的英语说的比中文还溜,而如今,我会对自己说,那些都是别人的,你也可以拥有,别让生活太冷清了,努力去追求吧!
就这样,当我看到别人的马甲线时,我就会对自己说,动起来吧,你也可以拥有,尽管你可能要虐腹千百遍,但是为什么不呢?也许那些曾经蠢蠢欲动的时光,如果化做行动力,也早已实现一二。
杨熹文说:我的人生并不欢快,但我为自己创造的快乐指数还是蛮高的。人这一辈子,应该多做一些事,多看一些风景,不能只认得坐在树下乘凉的街坊四邻,也不能到老了还走着家门口的两条街。”那种忙碌充实的状态,就变成这些年来,储存在我心里的生活哲学。
生活本来就是无聊的,但是无聊的人生如果还要用无聊的方式来度过,那么,一生,也就是无非一日三餐,吃饱就睡,和不知年月的儿童无异,生命,因为心动而变得有所不同,想要去看更远的世界,想要去体验更美的日子,就像杨熹文说的,总不能到老了还是只认得门口坐在树下乘凉的街坊四邻吧!
我也是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的姑娘,小到让我想要逃,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听说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学习,只为了以后长大可以逃离这个小镇,可以去城市里上大学,可以在城市里生活,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景观,而不是街坊四邻午后聚众打牌的悠闲自在。
纵使我知道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无非好与坏,低与贱,就像杨熹文,虽然是生活在国外,却仍就要拼命的打着三份工,在咖啡店里做营业员,在餐厅里当服务员,生活于她就像是个不知停转的陀螺,做着底层的工作,为生活奔波劳碌,更要为了养自己梦想,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坚持写作。
不一样的天空,却有一样的生活劳碌,不管是选择留在家里做一个陪父母的乖乖女,还是一股脑儿的投进社会潮流拼未来,我只知道,双手,成就的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选择和奋斗。
张嘉佳说过这样一句话,简练又精准地形容梦想带给生命的意义。他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但最后,这个完整的自己,就是上帝还给你的利息。
我庆幸,一直都怀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天仍就会做着to do list ,让时间去见证,让生活去积累,总有一天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之前,我只是不想让生活变得太冷清。
你呢?是不是让生活冷清了太久?麻木了太久?
愿你也能像杨熹文这样的女孩子一样,用自己强大的执行力,去撑起稀薄的梦想,像她一样既独立又坦荡,我欣赏这样的女子,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欣赏这样的女子